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類390分左右(388分、389分、390分、391分、39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安徽物理類考生39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安徽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數線,安徽物理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465分,專科批分數線為200分。安徽物理類390分已經達到專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專科批次院校!
2025年安徽物理類39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最低387分)、銅陵職業技術學院(最低381分)、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最低378分)、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最低374分)、皖西衛生職業學院(最低373分)。
省外: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最低392分)、鄂州職業大學(最低391分)、東營職業學院(最低390分)、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最低389分)、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最低388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安徽物理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39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253452名到第254209名,共有758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安徽物理類39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 公辦 | 387 | 256375 | 專科 |
2 |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 | 公辦 | 381 | 260756 | 專科 |
3 | 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 | 公辦 | 378 | 262339 | 專科 |
4 | 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 公辦 | 374 | 265077 | 專科 |
5 | 皖西衛生職業學院 | 公辦 | 373 | 266098 | 專科 |
2、2025安徽物理類39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 民辦 | 392 | 252544 | 專科 |
2 | 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公辦 | 392 | 252692 | 專科 |
3 | 哈爾濱職業技術大學 | 公辦 | 391 | 252783 | 專科 |
4 | 鄂州職業大學 | 公辦 | 391 | 253334 | 專科 |
5 | 上海建橋學院 | 民辦 | 390 | 253810 | 專科 |
6 | 東營職業學院 | 公辦 | 390 | 253681 | 專科 |
7 |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 公辦 | 389 | 254548 | 專科 |
8 | 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 公辦 | 389 | 254390 | 專科 |
9 | 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公辦 | 388 | 255305 | 專科 |
10 |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 公辦 | 388 | 255491 | 專科 |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類39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安徽錄取線都在390分左右(共有150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是銅陵市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學院堅持立足銅陵、服務皖江、面向長三角的辦學定位,把服務銅陵市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學生成長成才作為立校之基、強校之要,逐漸形成以專科層次職業教育為主體,“中高職銜接+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繼續教育”縱向貫通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先后成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院校、全國首批1+X證書試點院校、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校、“專升本”聯合培養校、安徽省“雙高計劃”學校建設單位。
學院以就業為導向,校企雙元育人。堅持立足企業需求培養適配人才,持續深化招生就業聯動、實訓實習一體,校內建有1座公共實驗實訓中心、1座生產性實訓中心、1座創業孵化基地和189個校內實訓基地,其中包括1個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實訓基地、6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室、3個技能大師工作室。牽頭共建新材料職業教育集團、文旅產業市域產教聯合體、高端化工材料產教融合共同體。與省內外多家企業共建校企合作基地200多個,在銅陵市與銅陵有色、銅陵旭創、富樂德等30余家企業開展現場工程師班、現代產業學院、企業學徒制、訂單班培養等深度雙元育人,入選安徽首批現場工程師培養項目。25個專業進行21項1+X證書試點,獲全省1+X證書制度工作優秀案例一等獎。在銅陵市建有1個國家重點校企共建生產型實訓基地、5個省級示范實習實訓基地、8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校企合作示范實訓中心。牽頭成立銅陵市銅藝產業發展與教育聯盟,建立銅陵市銅雕藝術研究院,連續六年承辦海峽兩岸(銅陵)銅雕藝術大學生實訓夏令營活動、臺灣青年創新創業體驗營活動。
東營職業學院簡介:
東營職業學院組建成立于2001年7月,是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東營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高校,是國家“雙高校”、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山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山東省優質高職院校。學校占地1598.75畝,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教學資源總值達到3.3億元;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9萬人,成人學歷在籍學員5383人;核定編制控制總量1357人。現有在編教職工1042人,其中碩士814名、博士45余名,正副高級職稱教師363名。設有石油與化學工程、石油裝備與機電工程、建筑與環境工程、會計、經濟貿易與管理、電子信息與傳媒、生物與生態工程、教師教育等8個二級學院和1個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的航空學院,面向全國18個省區招生。成立以來累計培養專科層次畢業生9萬余人,連續多年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畢業生留魯就業率92%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95%以上,社會對辦學滿意度97%以上。學校獲評全國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優秀單位、全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教學資源50強、產教融合50強,省級文明校園、德育工作優秀高校、軍事訓練改革試點高校等榮譽稱號。 黨建統領、舉旗定向,構筑“創優升本”發展新藍圖。堅定質量提升、爭先創優、升本跨越“三步走”戰略,實施“創優升本”五年行動計劃。堅持“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路徑,一體推進“雙高計劃”“提質培優行動計劃”“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一體兩翼五重點”建設,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2023年山東省高職院校辦學質量考核成績躍升至全省第8名。 立德鑄魂、聚力賦能,夯實學校高質量發展之基。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創立“行走的思政課堂”,“支部聯學共建”開門抓黨建,形成“黨委舉旗定向、各方力量匯聚、思政元素融入、學生主體突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獲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一等獎,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省推優入黨試點學校。 改革導向、特色引領,建成高技術人才培養高地。深化“厚德強技、實境化育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一體推進教育教學與現代產業文化、現代信息技術、真實生產場景“三項融合”,開展國家級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4個,與海克斯康開展省級現場工程師項目,深化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培養齊魯工匠后備人才1017人,畢業生留魯就業率92.16%。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9項,獲評全國資源建設優勢學校。 科教融匯、多元協同,搭建高能級創新服務平臺。創新“平臺-項目-成果-績效”管理服務體系,支持教師“入平臺、做項目、帶學生、出成果”,教學化改造典型項目與服務發展水平同步提升。建成省級以上協同創新中心等“產教研創”平臺67個,獲批全國首批智能制造產業人才基地。 產業引領、內涵固基,建成高水平特色專業集群。主動對接區域產業布局,優化調整專業至43個。石油化工技術專業被中國科教評價網(金平果)評為全國高職院校同類專業第一。自主設定產業學院、現場工程師項目等專業群的5個發展要件,發揮石油化工技術專業群示范引領作用,建成省級高水平專業群4個,形成“144”梯次發展格局。 德才并重、雙向培育,建成高素質雙師教師團隊。實施“五項工程”,開展“三說”活動,全員入企實踐鍛煉,培育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291人次;特聘大國工匠等技能人才251名。獲評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技術能手等54人次,建成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省級教學創新團隊等9個。 產教融合、體系重構,高點筑成校企命運共同體。創新“四大機制”,建成產業學院14個,牽頭成立全國性產教融合共同體2個、市域產教聯合體2個。深入開展“百千萬”工程,2023年,230家政府機關、872家企業到校交流洽談,捐贈現金600余萬元。入選教育部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獲評山東省校企合作辦學示范校。 精準對接、支撐有力,形成服務區域高端化品牌。創新“242”科研組織管理模式,重服務、強轉化,實現技術服務收入3400余萬元。完成社會培訓25萬人次、到款額7400萬元。“學歷+能力”“教師+技師”“平臺+講臺”,培養專科以上學歷鄉土人才,村均2.7人。獲評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招生先進單位、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校。 機制創新、文化賦能,形成高效能內部治理體系。加強全國知名專家戰略咨詢,創新“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路徑,構建“師生共治、和諧共長”文化體系。重業績、強激勵,299人獲聘高級職稱,其中,2人由講師直聘正教授,2023年調整干部96人。獲評國管局能源節約示范案例、省教育評價改革試點校,2023年山東省辦學質量考核躍居第8名。 數智匯能、綠色轉型,高規格建成信息化標桿校。加強數字校園建設,著力提升數據治理水平,建成超融合服務平臺、“虛擬化”大數據中心,接入全國職教智慧大腦院校中臺,開發學生培養“全鏈條”智慧管理系統。著力提升師生數字化素養,建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11個,建成省級以上在線課程34門、繼續教育在線課程500余門,教學能力比賽獲獎21項。獲評山東省數字校園建設試點校。 標準對接、引企出海,高品質提升國際化影響力。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項,建設突尼斯海外分校、中肯魯班工坊等海外教學基地5處,向坦桑尼亞等國家輸出職業標準9項,獲坦桑尼亞職業教育杰出貢獻獎。獲推參評全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育資源項目,獲批“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項目,建成優質資源輸出高地。 專本一體、雙創示范,貢獻高標準改革東職方案。出版職教本科研究專著2部,參與制訂全國職教本科專業標準4個。專創融合實踐成果,入選教育部創新創業十大典型案例;團隊負責人受邀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作專題報告。 開放融合、名師領航,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穩居高點位。發揚時任我校計算機系主任楊欣斌教授(現任深職大黨委書記)創新精神,現任專業群負責人獲評教育部“三名”計劃培養對象,與百度、山東大學牽頭成立全國人工智能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承辦國賽2項,牽頭制定職教本科標準1項。 學校正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國工匠”的重要講話精神,錨定職教強國的戰略支點,認真落實學校第二次黨代會精神,銳意改革創新,矢志跨越發展,正加快塑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為建設高水平應用型職業技術大學而團結奮斗,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數據截止到2024年6月)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是漳州市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職院校,前身為創辦于1984年的漳州職業大學。2002年4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1979年建校的省部級重點中專漳州農業機械學校并入漳州職業大學,正式更名為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先后獲評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第四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樣板校、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教育部第一批“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試點院校”。現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擁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6萬人,教職工868人,高級職稱261人,博士41人,“雙師型”教師511人;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教學名師13名,省級專業帶頭人21名。占地面積942644.56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02404.49萬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31005.04萬元。
在漳州市政府的重視牽頭下,學校以內涵建設為主線,積極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立足市委市政府產業發展的部署要求,與漳州各縣(區)建立了校地戰略合作,圍繞縣、區需求提供人才技術支持,漳州市河長制研究院、應急管理學院、鄉村振興學院、工匠研究院、退役軍人教育學院、數字社區教育學院等相繼落戶我校,古雷石油化工學院校區也正式批復掛牌籌建。發揮食品工程、智能制造等七大專業群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優勢,組建漳州市食品產業研究院,牽頭成立漳州智能制造職教集團,推動校企深度融合,牽頭組建全國數字工業、福建省食品休閑食品(福建省食品職教集團)、半導體光電三個產教融合共同體;“漳州古雷石化市域產教聯合體”,智能制造、文旅、食品三個省級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校企共建真實性教學酒店實踐中心”項目入選全國文化藝術職業教育和旅游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農產品智能加工制造專精特新產業學院”獲工信部立項建設,與三寶鋼鐵集團等數十家漳州知名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共建“華為信息與網絡(ICT)技術學院”“神悅科技學院”“凍干食品產業學院”“京東產業學院”“三寶科技學院”“漳州冠軍制造產業學院”“漳州市巾幗學院”等。同時,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雙主體”辦學,與福建省瀧澄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瀧澄建筑產業學院”,并成功入選福建省第二批高職院校產業學院試點項目。2023年,入選全國“校企合作,雙百計劃”典型案例、全國旅游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范案例各1個。
安徽高考390分左右物理類能上什么專科學校(2025好大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