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歷史類660分左右(658分、659分、660分、661分、66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安徽歷史類考生66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安徽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數線,安徽歷史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462分。安徽歷史類660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安徽歷史類66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中國人民大學(最低660分)、中國人民大學(最低659分)、浙江大學(最低657分)、南京大學(最低655分)、廈門大學(最低646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安徽歷史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6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03名到第108名,共有6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安徽歷史類66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復旦大學 | 公辦 | 660 | 103 | 本科 |
2 | 中國人民大學 | 公辦 | 660 | 104 | 本科 |
3 | 中國人民大學 | 公辦 | 659 | 114 | 本科 |
4 | 浙江大學 | 公辦 | 657 | 159 | 本科 |
5 | 南京大學 | 公辦 | 655 | 177 | 本科 |
6 | 南京大學 | 公辦 | 646 | 356 | 本科 |
7 | 武漢大學 | 公辦 | 646 | 381 | 本科 |
8 | 北京師范大學 | 公辦 | 646 | 366 | 本科 |
9 | 廈門大學 | 公辦 | 646 | 386 | 本科 |
10 | 同濟大學 | 公辦 | 644 | 432 | 本科 |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歷史類66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安徽錄取線都在660分左右(共有24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中國人民大學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前身是1937年誕生于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華北大學。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得到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
從陜北公學時期至今,學校共培養了38萬余名高水平建設者和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新中國法學、新聞學等學科的第一位博士,人文社會科學第一位外國留學生博士,第一批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貨幣銀行學、統計學等專業的博士皆出自中國人民大學。對中國改革開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篇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東方風來滿眼春》均出自人大人之手。進入新時代,學校以“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為人才培養目標,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在學學生28224人,其中本科生11749人、碩士生11400人、博士生5075人。
浙江大學簡介:
浙江大學是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3個門類,設有7個學部、40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直屬附屬醫院。學校現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占地面積7390613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量808.6萬冊。截至2023年底,學校有全日制學生67656人、國際學生5514人、教職工9557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全職院士27人、中國工程院全職院士21人、文科資深教授14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3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10人。2022年,浙江大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21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絕大多數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取得可喜進步。
浙江大學緊緊圍繞“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構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卓越教育體系,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領導者。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涌現出大批著名科學家、文化大師以及各行各業的精英翹楚,包括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4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位“八一勛章”獲得者、1位全軍掛像英模、5位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6位“最美奮斗者”和230余位兩院院士等杰出典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作出了積極貢獻。
南京大學簡介:
南京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其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于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范等部分院系后與創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春風化雨、桃李芬芳。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南京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在各個歷史階段培養和造就了眾多中華英才,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建功立業、成就卓著。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大學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許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在國內外高等教育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當前,南京大學圍繞“辦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奮斗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堅持“價值塑造與能力提升融通、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融通、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通、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融通”的人才培養理念,全面實施“熔爐工程”,奮力打造新時代“三元四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肩負時代使命、具備全球視野、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社會發展的未來各行各業拔尖領軍人才和優秀創新創業人才。
2021年廣西多少分能上同濟大學?(附2012~2021年錄取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