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605分左右(603分、604分、605分、606分、60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青海理科考生60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青海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數線,青海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343分。青海理科60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物理類60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西安交通大學(最低604分)、浙江大學(民族班)(最低597分)、華中科技大學(最低596分)、上海交通大學(民族預科班)(最低591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族班)(最低58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青海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0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42名到第146名,共有5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青海物理類60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同濟大學 | 公辦 | 604 | 151 | 本一 |
2 | 西安交通大學 | 公辦 | 604 | 151 | 本一 |
3 | 浙江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597 | 188 | 本一 |
4 | 華中科技大學 | 公辦 | 596 | 195 | 本一 |
5 | 上海交通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591 | 232 | 本一 |
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583 | 285 | 本一 |
7 | 電子科技大學 | 公辦 | 580 | 308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60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青海錄取線都在605分左右(共有7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西安交通大學簡介:
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創建了南洋公學,1921年定名為交通大學。學校堅持“求實學、務實業”辦學宗旨,強調“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學問、創一等事業、成一等人才”辦學目標。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為獨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學。抗戰時期,學校移至租界,內遷重慶,堅持滬渝兩地辦學,為抵御外侮,不少學生投筆從戎,浴血沙場。解放前夕,師生積極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爭,學校被譽為“民主堡壘”。?
2006年,學校實行書院、學院“雙院制”培養模式,在全國率先探索“黨建引領、知行兼修、師生共處、因材施教”的“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服務,2019年獲批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首批試點高校。堅持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從1985年開始招收少年班學生;隨后開辦錢學森班、侯宗濂醫學試驗班、人工智能試驗班、儲能班;以錢學森學院為載體,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力學、基礎醫學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以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科學家素養的行業領軍人才為目標來建設和管理各類試驗班,把錢學森精神和智慧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
上海交通大學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建設成為一所“綜合性、創新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
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高。20余年來,獲得國家科技獎99項,上海市獎593項。2019年,譚家華教授團隊牽頭、六家單位“二十年磨一劍”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獲評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實現了歷史性突破;7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獎,總數位居全國第二;19項成果獲評教育部“三大獎”,總數位列全國第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總數連續13年位列全國第一。2020年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榮獲國家科技獎8項,其中1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獎總數居全國高校第二;以第一完成單位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7項,位列全國高校第三;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1項,蟬聯上海市首位;2022年發表卓越科技論文8112篇,2023年發表NSC論文51篇,其中引領發文28篇,以交大為第一單位(一作且通訊)發文8篇,創歷史最好水平;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庫資政啟民,影響力日益顯現;立足上海,輻射全國,李政道研究所、張江科學園建設穩步推進,為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添磚加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介:
柏彥故地,巍巍學府。春秋代序,崢嶸航路。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抗美援朝戰場上,敵我空軍力量懸殊。戰爭的迫切需求推動了新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向制造過渡,國家“急需辦一所航空大學”。1951年,國家決定將北洋大學、廈門大學、西北工學院航空系并入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系,成立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將云南大學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學航空系;將西南工業專科學校航空專修科并入華北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據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的要求,設立北京航空學院,由北京工業學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華北大學工學院更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四川大學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學院成立大會在北京工業學院禮堂(原中法大學舊址)舉行。1988年,北京航空學院更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
4 北京市高精尖創新中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