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高考物理類585分左右(583分、584分、585分、586分、58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江西物理類考生58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江西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江西高考分數線,江西物理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448分。江西物理類585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江西物理類58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南昌大學(最低582分)、南昌大學(最低581分)、南昌大學(最低581分)、南昌大學(最低581分)、江西財經大學(最低579分)。
省外:上海外國語大學(最低587分)、南京農業大學(最低586分)、華中師范大學(最低585分)、北京林業大學(最低584分)、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最低58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江西物理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8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7070名到第17556名,共有487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江西物理類58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南昌大學 | 公辦 | 582 | 18760 | 本科 |
2 | 南昌大學 | 公辦 | 581 | 19135 | 本科 |
3 | 南昌大學 | 公辦 | 581 | 19406 | 本科 |
4 | 南昌大學 | 公辦 | 581 | 19166 | 本科 |
5 | 江西財經大學 | 公辦 | 579 | 20067 | 本科 |
2、2025江西物理類58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四川大學 | 公辦 | 587 | 16407 | 本科 |
2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公辦 | 587 | 16224 | 本科 |
3 | 暨南大學 | 公辦 | 586 | 17047 | 本科 |
4 | 南京農業大學 | 公辦 | 586 | 17040 | 本科 |
5 | 南京師范大學 | 公辦 | 585 | 17529 | 本科 |
6 | 華中師范大學 | 公辦 | 585 | 17306 | 本科 |
7 | 北京林業大學 | 公辦 | 584 | 17910 | 本科 |
8 | 北京林業大學 | 公辦 | 584 | 17693 | 本科 |
9 | 中國農業大學 | 公辦 | 583 | 18107 | 本科 |
10 | 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 | 公辦 | 583 | 18418 | 本科 |
以上“2025年江西高考物理類58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江西錄取線都在585分左右(共有443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南昌大學簡介:
南昌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與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學整體建設高校。
學校的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取得了一批原創性、標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江風益院士團隊“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項目獲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這是自國家科學技術獎設立以來,首次由地方高校獲得的一等獎),之后又取得多項創新成果,不斷突破我國LED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助力江西打造“南昌光谷”。2019年,經中國照明學會鑒定,高光效黃光、綠光LED材料與芯片制造技術等5項成果中,有4項國際領先,1項國際先進。謝明勇院士團隊“果蔬益生菌發酵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成果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立足江西省特色農產品資源,在益生菌發酵果蔬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形成示范效應,建立了我國首個果蔬發酵專用菌種庫。校國際有序物質科學研究院在鐵電化學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在Science等高質量期刊上發表文章,并榮獲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直接經費連續七年突破億元大關。2017年以來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79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7項,重點項目12項。學校被列入首批國家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榮獲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先進集體”。“稻漁工程”團隊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南京師范大學簡介:
學校簡介 首頁 學校概況 學校簡介
南京師范大學積極實施“頂天立地”戰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創,力攀高峰。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和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國婦聯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全國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基地各1個。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49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7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2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15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3項;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和《自然》上發表第一作者單位論文8篇,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15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第一單位),13部專著入選“國家哲學社科成果文庫”,科研成果入選200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我校教師主持、歷時8年修訂的點校本《史記》,入選《光明日報》“2013十大文化亮點”和《中華讀書報》“2013十大文化事件”。
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簡介: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交通運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學校牽頭的“2011計劃”“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是國家首批14個認定的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首輪建設任務已順利完成,“智慧交通”一流學科領域建設得到評審專家高度評價。
威海校區是應威海市人民政府盛邀,為適應國家藍色經濟區的發展及進一步構建完善的區域內國民教育體系需求,以“筑巢引鳳”模式,在威海南海新區開展高層次、國際化辦學。2013年11月26日,威海市人民政府與北京交通大學簽訂了“威海市人民政府與北京交通大學戰略合作協議”。2014年9月28日,雙方又簽訂了“關于設立并共建北京交通大學威海國際學院的協議”。威海市提供用地74.1公頃,整體規劃和建設威海校區,并配備基礎辦學設備,規劃總建筑面積22.6萬平方米,分兩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