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貴州高考歷史類665分左右(663分、664分、665分、666分、66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貴州歷史類考生66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貴州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貴州高考分數線,貴州歷史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442分。貴州歷史類665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貴州歷史類66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北京大學(最低665分)、上海交通大學(最低663分)、清華大學(最低656分)、復旦大學(最低655分)、浙江大學(最低653分)。
2025貴州歷史類66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北京大學 | 公辦 | 665 | 29 | 本科 |
2 | 上海交通大學 | 公辦 | 663 | 37 | 本科 |
3 | 清華大學 | 公辦 | 656 | 59 | 本科 |
4 | 復旦大學 | 公辦 | 655 | 65 | 本科 |
5 | 復旦大學 | 公辦 | 653 | 79 | 本科 |
6 | 中國人民大學 | 公辦 | 653 | 85 | 本科 |
7 | 浙江大學 | 公辦 | 653 | 86 | 本科 |
8 | 南京大學 | 公辦 | 649 | 128 | 本科 |
9 | 中國人民大學 | 公辦 | 646 | 177 | 本科 |
10 | 南京大學 | 公辦 | 646 | 178 | 本科 |
以上“2025年貴州高考歷史類66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貴州錄取線都在665分左右(共有16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復旦大學簡介:
復旦大學校名取自《尚書大傳》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始創于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并。目前,學校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2個學科門類;2021年,學校20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比首輪增加3個入選學科。
復旦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辦學聲譽,全球聲譽位居世界前50,位于中國內地前列;在全國第五輪一級學科評估中建設成效顯著提升。文、社、理、工、醫五大學科門類均有較高國際聲譽,位居世界前100。學校共有20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率先啟動建設全國首個“交叉學科”門類一級學科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13個學科入選上海市高峰學科建設。學校致力于以最佳狀態持續穩定奉獻文明進步,積極落實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綜合影響力位居世界高校前列,并在SDG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和SDG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等領域中獲得全球公認的突出性成就。在教育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中,61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浙江大學簡介:
浙江大學是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3個門類,設有7個學部、40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直屬附屬醫院。學校現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占地面積7390613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量808.6萬冊。截至2023年底,學校有全日制學生67656人、國際學生5514人、教職工9557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全職院士27人、中國工程院全職院士21人、文科資深教授14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3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10人。2022年,浙江大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21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絕大多數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取得可喜進步。
浙江大學緊緊圍繞“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構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卓越教育體系,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領導者。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涌現出大批著名科學家、文化大師以及各行各業的精英翹楚,包括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4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位“八一勛章”獲得者、1位全軍掛像英模、5位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6位“最美奮斗者”和230余位兩院院士等杰出典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作出了積極貢獻。
南京大學簡介:
南京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其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于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范等部分院系后與創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南京大學的前身即“以科學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傳統始終貫穿于南京大學的發展史中,成為南京大學辦學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堅、為國爭光、為民造福,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科研成果,蜚聲國內外學界。今日南大著力推進實施科研轉型提升戰略,持續探索以基礎研究為根,向創造技術、成果轉化延伸拓展的“三位一體原創驅動式”科學研究新模式,打造“理工醫”新高峰;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在“學術原創、方法轉型、服務國家”等三個向度的創新發展,助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