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中醫藥大學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貴州中醫藥大學最容易考上的是浙江省(平行錄取一段)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495分(分差3分);最難考上的是浙江省(平行錄取二段)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489分(分差220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貴州中醫藥大學:
1、貴州(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430分、歷史類426分能上。
2、四川(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04分、歷史類523分能上。
3、上海(本科批)考生預測431分能上。
4、安徽(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483分能上。
5、廣東(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485分、歷史類525分能上。
其它省份預測,詳見新高考網AI志愿填報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貴州中醫藥大學?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難還是更容易,以下為2024年貴州中醫藥大學多少分可以被錄取的最低分數線,可對比參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線 | 分差 |
---|---|---|---|---|
貴州(本科批) | 歷史類 | 458 | 442 | 16 |
物理類 | 430 | 380 | 50 | |
地方專項計劃(物理類) | 458 | 380 | 78 | |
預科(歷史類) | 426 | 442 | -16 | |
預科(物理類) | 432 | 380 | 52 |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455 | 380 | 75 |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428 | 380 | 48 | |
廣東(本科批) | 物理類 | 487 | 442 | 45 |
歷史類 | 522 | 428 | 94 |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503 | 442 | 61 | |
廣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412 | 371 | 41 |
歷史類 | 443 | 400 | 43 | |
江蘇(本科批) | 歷史類 | 529 | 478 | 51 |
物理類 | 533 | 462 | 71 |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516 | 462 | 54 | |
重慶(本科批) | 歷史類 | 535 | 428 | 107 |
物理類 | 534 | 427 | 107 |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505 | 427 | 78 | |
浙江(平行錄取二段) | 綜合類 | 489 | 269 | 220 |
中外合作辦學(綜合類) | 484 | 269 | 215 | |
浙江(平行錄取一段) | 綜合類 | 495 | 492 | 3 |
福建(本科批) | 中外合作(物理類) | 510 | 449 | 61 |
物理類 | 548 | 449 | 99 | |
安徽(本科批) | 物理類 | 485 | 465 | 20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486 | 465 | 21 | |
湖南(本科批) | 物理類 | 463 | 422 | 41 |
歷史類 | 509 | 438 | 71 | |
中外合作辦學或國際項目(物理類) | 473 | 422 | 51 | |
河北(本科批) | 物理類 | 498 | 448 | 50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498 | 448 | 50 | |
河南(本科二批) | 理科 | 507 | 396 | 111 |
文科 | 457 | 428 | 29 | |
較高收費(理科) | 468 | 396 | 72 | |
湖北(本科批) | 物理類 | 488 | 437 | 51 |
陜西(本科二批) | 中外合作辦學(理科) | 450 | 372 | 78 |
理科 | 467 | 372 | 95 | |
云南(本科二批及預科) | 文科 | 484 | 480 | 4 |
理科 | 443 | 420 | 23 | |
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理科) | 467 | 420 | 47 | |
甘肅(本科批C段) | 歷史類 | 509 | 421 | 88 |
物理類 | 480 | 370 | 110 | |
四川(本科二批) | 中外合作辦學(理科) | 517 | 459 | 58 |
文科 | 524 | 457 | 67 | |
理科 | 501 | 459 | 42 | |
上海(本科批) | 綜合類 | 431 | 403 | 28 |
江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498 | 448 | 50 |
遼寧(本科批)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470 | 368 | 102 |
物理類 | 503 | 368 | 135 | |
海南(本科批) | 綜合類 | 548 | 483 | 65 |
專業錄取分及位次排名詳見: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貴州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65年,原名“貴陽中醫學院”。建校以來,秉承“厚德明志,篤學力行”的校訓,堅持“發展為先、質量為本、創新為源、育才為用”的教育理念,以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為己任,服務于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及其產業發展,服務于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學校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現已成為以中醫藥為主、多學科支撐,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本碩博全層次人才培養的中醫藥高等院校。
學校不斷加大科研平臺建設力度,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46個,其中省部級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共建)、國家藥物臨床研究基地1個、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站1個、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2009年被科技部評為“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優秀單位”,2011年被教育部評為“‘十一五’高??萍脊芾韮炐銏F隊”。近五年來,學校承擔科研項目203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06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持續保持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十名。獲省部級成果獎40項,其中一等獎3項;獲得專利授權884項,出版專著613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