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類645分左右(643分、644分、645分、646分、64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河南理科考生64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河南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河南高考分數線,河南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511分。河南理科64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河南物理類64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內:鄭州大學(其他單列)(最低626分)。
省外:中山大學(最低647分)、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最低646分)、天津大學(最低645分)、電子科技大學(最低64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河南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4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4552名到第4744名,共有193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河南物理類64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鄭州大學(其他單列) | 公辦 | 626 | 10188 | 本一 |
2、2025河南物理類64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中山大學 | 公辦 | 647 | 4332 | 本一 |
2 | 同濟大學(較高收費) | 公辦 | 646 | 4551 | 本一 |
3 | 同濟大學(醫護類) | 公辦 | 646 | 4551 | 本一 |
4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 公辦 | 646 | 4551 | 本一 |
5 | 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 | 公辦 | 646 | 4551 | 本一 |
6 | 天津大學 | 公辦 | 645 | 4744 | 本一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較高收費) | 公辦 | 643 | 5177 | 本一 |
8 | 南開大學(其他單列) | 公辦 | 643 | 5177 | 本一 |
9 | 電子科技大學 | 公辦 | 643 | 5177 | 本一 |
10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 公辦 | 646 | 4551 | 本一 |
以上“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類64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河南錄取線都在645分左右(共有57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簡介:
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是電子科大兩個校區之一,位于成都市成華區建設北路二段。占地800余畝,建有現代化的運動場、體育館等體育設施。
天津大學簡介:
天津大學(Tianjin University),簡稱天大,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戰爭”失敗后,學校在“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才為本,求才之道以設立學堂為先”的辦學宗旨下,由清光緒皇帝御筆朱批,創建于天津,由盛宣懷任首任督辦。學校初名北洋大學堂,內設頭等學堂(大學本科)和二等學堂(大學預科),頭等學堂設四個學門:律例、工程、礦務和機器。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遵教育部令學校西遷,9月10日與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北平研究院共同組建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臨大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8年7月,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改組為國立西北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師范學院和國立西北醫學院。其中,北洋工學院與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國立西北工學院,校址設在陜西省城固縣。抗戰時期,學校各界校友要求恢復國立北洋工學院,國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將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學升格為國立,將其工學院劃出并獨立為國立北洋工學院。1944年李書田在西安籌建了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簡介:
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全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學校于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2000年與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建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2022年8個學科入選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名單。學校擁有9個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6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10個一級學科排名位居全國前五位,其中力學學科排名全國第一。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哈工大共有17個學科位列A類,學科優秀率(A類學科占授權學科的比例)位列全國第六位,A類學科數量位列全國第八位,工科A類數量位列全國第二位。現有兩院院士39人(含雙聘)、國家級高層次人才304人、國家級青年人才225人,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威海校區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積極推進有組織的科研,穩步推進車船海等特色學科建設。與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威海市政府共建國家首個淺海海上綜合試驗場,擁有對海監測與信息處理工信部重點實驗室、海洋無人系統跨域協同與綜合保障實驗室、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重點實驗室或研究中心39個。近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獎28項。
相關推薦:
2021年同濟大學在北京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附2012~2021年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