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565分左右(563分、564分、565分、566分、56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青海理科考生56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青海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數線,青海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343分。青海理科56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物理類56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天津大學(最低566分)、華中科技大學(民族班)(最低568分)、中國人民大學(最低559分)、北京理工大學(特色專業或中外合作辦學)(最低558分)、北京郵電大學(最低557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青海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6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448名到第460名,共有13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青海物理類56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天津大學 | 公辦 | 566 | 447 | 本一 |
2 | 華中科技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568 | 427 | 本一 |
3 | 中國人民大學 | 公辦 | 559 | 543 | 本一 |
4 | 北京理工大學(特色專業或中外合作辦學) | 公辦 | 558 | 552 | 本一 |
5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 公辦 | 557 | 569 | 本一 |
6 | 北京郵電大學 | 公辦 | 557 | 569 | 本一 |
7 | 中山大學 | 公辦 | 555 | 597 | 本一 |
8 | 北京交通大學(特色專業) | 公辦 | 551 | 640 | 本一 |
9 | 中國政法大學 | 公辦 | 550 | 661 | 本一 |
10 | 武漢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548 | 699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56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青海錄取線都在565分左右(共有12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中國人民大學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前身是1937年誕生于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華北大學。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得到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
從陜北公學時期至今,學校共培養了38萬余名高水平建設者和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新中國法學、新聞學等學科的第一位博士,人文社會科學第一位外國留學生博士,第一批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貨幣銀行學、統計學等專業的博士皆出自中國人民大學。對中國改革開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篇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和《東方風來滿眼春》均出自人大人之手。進入新時代,學校以“復興棟梁、強國先鋒”為人才培養目標,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在學學生28224人,其中本科生11749人、碩士生11400人、博士生5075人。
北京理工大學簡介:
學校建筑總面積超300萬平方米。設有22個專業學院、7個書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等8個新型教研機構,設有29個基層黨委、2個黨總支、1個直屬黨支部。
建校80余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走出了一條德育為首、紅專并舉的“紅色育人路”,一條矢志國防、強國鑄器的“強軍報國路”,一條開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創新發展路”。“延安根、軍工魂”的紅色基因,“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徐特立老院長倡導的“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學風,共同鑄就了學校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內核。在30余萬名畢業生中,有李鵬、曾慶紅、葉選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140余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和將軍,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等80余位院士以及一大批科教英才、時代先鋒和治國棟梁。學校堅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銳意進取,曾創造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臺大型天象儀等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始終在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展現擔當作為,為科技創新、國家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政法大學簡介: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劃”和“111計劃”(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于國家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
學校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在70余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優秀人才30多萬人。學校是國家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參與了自建校以來幾乎國家的所有立法活動,引領國家法學教育的創新、法學理論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國家對外進行法學學術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時,學校多學科和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也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人文社會科學高級專門人才,成為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人才培養的生力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