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高考435分難嗎?在貴州高考435分什么概念?435分在貴州省能排多少名?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歷年貴州高考物理類和歷史類435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來看看貴州高考435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學,以供2025屆考生填報志愿參考!
高考435分在貴州省算高嗎?能排第幾名?根據貴州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檔次表可知:
物理類: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104578-105583名,同分人數1006人,超出本科批分數線55分(本科批380分),已經超出了貴州省50%的考生,屬于中等水平。
歷史類: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45490-45915名,同分人數426人,超出專科批分數線255分(專科批180分),已經超出了貴州省52%的考生,屬于中等水平。
2024年貴州高考本科批為物理類380分。若是物理類考生,貴州省435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線了,在填報志愿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規劃,挑選一個好院校或者一個好專業!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69950-70809名,同分人數860人,超出本二批分數線64分(本二批371分),已經超出了貴州省51%的考生,屬于中等水平。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67405-67971名,同分人數567人,超出專科批分數線255分(專科批180分),只超出了貴州省42%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60628-61387名,同分人數760人,超出本二批分數線75分(本二批360分),已經超出了貴州省50%的考生,屬于中等水平。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66090-66697名,同分人數608人,超出專科批分數線255分(專科批180分),只超出了貴州省44%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1、歷史類
2025年貴州歷史類43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7所):
省內:貴州中醫藥大學(最低426分),貴陽康養職業大學(最低427分)。
省外:永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最低431分),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最低434分),云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最低427分),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最低434分),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最低434分)。
2、物理類
2025年貴州物理類43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凱里學院(最低432分),銅仁學院(最低426分),安順學院(最低430分),六盤水師范學院(最低428分),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最低431分)。
省外:福建農林大學(最低429分),山西晉中理工學院(最低428分),新疆財經大學(最低435分),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最低425分),黑河學院(最低432分)。
附:貴州高考435分院校推薦
六盤水師范學院
2024年六盤水師范學院在貴州最低錄取分數線歷史類452分(本科)、物理類403分(本科)。
六盤水師范學院是省屬公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地處有“中國涼都”之稱的貴州省六盤水市。六盤水市屬川滇黔桂結合部,有“四省立交橋”之稱,年均氣溫15℃,氣候舒爽,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涼都”稱號,是全國唯一以氣候特征命名的城市。月照機場開通六盤水直達北上廣等十多個城市的航線。六盤水多元包容,不僅是國家“三線”建設時期發展起來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更是集古夜郎文化、紅色文化、三線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等于一身的宜居城市。
學校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的辦學理念,秉持“厚德博學,范行求真”的校訓,弘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倡導“團結實干,創新超越”的校風、“勤勉治學,立德樹人”的教風、“勤學善思,健體強能”的學風,為社會培養了3萬余名各級專門人才。在全國“兩紅”“兩優”評選中,2018年度、2021年度我校2名學生團員分別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2019年度1個團支部被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稱號。在全國大學生各類競賽活動中,獲國家級獎項280余項,省部級獎項760余項,獲授權專利8項。2013年獲“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1項;2018年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賽銀獎和公益創業賽銅獎各1項;2021年榮獲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黑科技”專項賽行星級(二等獎)作品1項,衛星級(三等獎)作品1項。2019年、2020年、2021年均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1項,2022年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銀獎、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國賽十二強。2022年榮獲第十三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省級獎項22項。2023年獲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主體賽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黑科技”專項活動衛星級2項,紅色專項活動國賽三等獎2項,2項作品被推薦參加第九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榮獲省級獎項84項,獲獎質量(省級一等獎數量)榮居榜首。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成“勤”字步梯、各類景觀石、“中華魂”“科技之路”文化浮雕墻、《長征·七律》文化浮雕墻、印園、孔子像、王陽明像、黨史教育基地等一批批文化陣地;建成教職工之家、涼都工匠場和職工書屋。2013年12月,被貴州省科協科技廳授牌“貴州省科普育人基地”;2016年校史館被省委教育工委貴州省教育廳授牌:貴州省第四屆優秀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優秀校園文化育人基地”;2018年和2021年均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全國優秀單位;2018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宣傳單位,獲高校優秀傳播獎;2019年8月,在貴州省2018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檢查中榮獲優秀等次;2019年12月,獲2019年度“本科高校品牌影響力50強”獎;2020年獲全國高招服務創新獎(本科)、全國院校品牌影響力獎;2020年11月被六盤水市委市政府授予“六盤水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