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內蒙古高考物理類655分左右(653分、654分、655分、656分、65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內蒙古理科考生65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內蒙古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內蒙古高考分數線,內蒙古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471分。內蒙古理科65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內蒙古物理類65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上海交通大學(B)(最低654分)、東南大學(最低651分)、西北工業大學(最低650分)、南開大學(最低649分)、同濟大學(中外合作)(最低647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內蒙古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5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642名到第671名,共有30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內蒙古物理類65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上海交通大學(B) | 公辦 | 654 | 703 | 本一B |
2 | 東南大學 | 公辦 | 651 | 805 | 本一A |
3 | 西北工業大學 | 公辦 | 650 | 841 | 本一A |
4 | 南開大學 | 公辦 | 649 | 878 | 本一A |
5 | 同濟大學(中外合作) | 公辦 | 647 | 964 | 本一A |
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B) | 公辦 | 645 | 1044 | 本一B |
7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 公辦 | 642 | 1194 | 本一A |
8 | 大連理工大學 | 公辦 | 641 | 1244 | 本一A |
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外合作) | 公辦 | 639 | 1338 | 本一A |
10 | 同濟大學 | 公辦 | 639 | 1338 | 本一A |
以上“2025年內蒙古高考物理類65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內蒙古錄取線都在655分左右(共有21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上海交通大學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建設成為一所“綜合性、創新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
學校有18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2個學科入選上海市高峰學科。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1個,覆蓋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教育學等10個學科門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6個,覆蓋12個學科門類;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4個;38個博士后流動站;8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能源研發中心,2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個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12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3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國家能源局創新平臺,1個集成攻關大平臺,8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基礎研究創新中心,2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前沿科學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3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級創新基地,4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醫學中心,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自然資源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1個自然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1個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4個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5個上海市前沿科學研究基地,3個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21個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功能型平臺,1個上海市技術創新中心,8個上海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50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等。與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工程院、文旅部、民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共建一批高水平智庫研究平臺。
南開大學簡介:
南開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母校。學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愛國教育家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學校南遷,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津復校并改為國立。
學校堅持“四個面向”,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學校現有全國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前沿科學中心1個,自然科學類省部級科研基地80余個。周其林院士領銜項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學校發揮哲學社 會科學重鎮優勢,積極服務新時代治國理政,推動文化文明繁榮發展。學校現有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1個、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1個,人文社科類省部級科研機構50余個,入選國家哲學社科成果文庫數量穩居全國高校前茅,一批優秀智庫成為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團”“人才庫”。學校全面對接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積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與一批高校、企業、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介:
柏彥故地,巍巍學府。春秋代序,崢嶸航路。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抗美援朝戰場上,敵我空軍力量懸殊。戰爭的迫切需求推動了新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向制造過渡,國家“急需辦一所航空大學”。1951年,國家決定將北洋大學、廈門大學、西北工學院航空系并入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系,成立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將云南大學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學航空系;將西南工業專科學校航空專修科并入華北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據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的要求,設立北京航空學院,由北京工業學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華北大學工學院更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四川大學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學院成立大會在北京工業學院禮堂(原中法大學舊址)舉行。1988年,北京航空學院更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
2 作為副主任單位承建國家實驗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