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高考歷史類590分左右(588分、589分、590分、591分、59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河南文科考生59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河南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河南高考分數線,河南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521分。河南文科590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河南歷史類59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8所):
省內:鄭州大學(最低584分)、鄭州大學(中外合作)(最低570分)、河南大學(最低570分)。
省外:東北大學(最低592分)、武漢大學(醫護類)(最低591分)、華中師范大學(最低590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最低589分)、中國海洋大學(較高收費)(最低588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河南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9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2991名到第3112名,共有122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河南歷史類59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鄭州大學 | 公辦 | 584 | 4004 | 本一 |
2 | 鄭州大學(中外合作) | 公辦 | 570 | 6767 | 本一 |
3 | 河南大學 | 公辦 | 570 | 6767 | 本一 |
2、2025河南歷史類59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北京郵電大學 | 公辦 | 592 | 2855 | 本一 |
2 | 東北大學 | 公辦 | 592 | 2855 | 本一 |
3 | 同濟大學(藝術類專業) | 公辦 | 591 | 2990 | 本一 |
4 | 武漢大學(醫護類) | 公辦 | 591 | 2990 | 本一 |
5 | 南京師范大學 | 公辦 | 590 | 3112 | 本一 |
6 | 華中師范大學 | 公辦 | 590 | 3112 | 本一 |
7 | 北京交通大學 | 公辦 | 589 | 3241 | 本一 |
8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公辦 | 589 | 3241 | 本一 |
9 | 四川大學(較高收費) | 公辦 | 588 | 3378 | 本一 |
10 | 中國海洋大學(較高收費) | 公辦 | 588 | 3378 | 本一 |
以上“2025年河南高考歷史類59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河南錄取線都在590分左右(共有112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鄭州大學簡介:
鄭州大學(簡稱鄭大,英文簡稱: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興辦,法定住所地為河南省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學校總占地面積6100余畝,主校區位于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主校區南校園位于鄭州市大學北路75號,主校區北校園位于鄭州市文化路97號,主校區東校園位于鄭州市大學北路40號,主校區西校園位于鄭州市科學大道157號;洛陽產業技術研究院位于洛陽市周山大道6號。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3萬余人、研究生2.7萬余人,以及來自83個國家的留學生2100余人。
鄭州大學醫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學,1952年河南醫學院獨立建院,開啟了河南醫學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鄭州大學創建于1956年,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鄭州工業大學成立于1963年,原名鄭州工學院,1996年更名為鄭州工業大學,是原化工部直屬重點院校;2000年7月,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和河南醫科大學三校合并組建新鄭州大學。教育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學家霍秉權教授,耐火材料專家鐘香崇院士,土木工程專家孫國梁教授,耳鼻咽喉科專家董民聲教授,食管細胞學創始人沈瓊教授,人體寄生蟲學專家蘇壽汦教授,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都曾在此弘文勵教。
東北大學簡介:
學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大學。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兼任校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被迫流亡辦學,先后輾轉于北平、西安、開封、四川三臺等地,在“一二·九”運動中,東大師生發揮了先鋒隊和主力軍的重要作用。1949年3月,在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理學院(部分)的基礎上成立沈陽工學院。1950年8月,定名為東北工學院,1993年3月,復名為東北大學。1997年1月,原沈陽黃金學院并入東北大學。1998年9月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首輪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在沈陽建有南湖校區、渾南校區和沈河校區,在秦皇島市設有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在佛山設有佛山研究生創新學院。占地總面積264.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90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4348人,其中專任教師2882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國家級領軍人才項目入選者152人次、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入選者98人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4個。
同濟大學簡介:
同濟的100年,是與中華民族命運休戚與共的100年;
同濟大學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動實驗中心”、國內第一個“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國內第一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試驗平臺”、國內第一個“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國內首批標桿“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及教育部“細胞干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等一批重大科研平臺。先后承擔了一系列國家重大專項、重大工程科研攻關,取得了大跨度橋梁關鍵技術、結構抗震防災技術、遙感空間信息、城市交通智能誘導、國產化智能溫室、新能源汽車研發、城市污水處理、大洋鉆探、心房顫動分子遺傳學等標志性科研成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