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495分左右(493分、494分、495分、496分、49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青海理科考生49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青海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數線,青海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343分。青海理科49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物理類49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中國傳媒大學(最低497分)、深圳大學(最低496分)、首都醫科大學(最低495分)、哈爾濱工程大學(最低493分)、上海電力大學(最低498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青海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49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2090名到第2123名,共有34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青海物理類49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 公辦 | 497 | 2058 | 本一 |
2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497 | 2058 | 本一 |
3 | 中國傳媒大學 | 公辦 | 497 | 2058 | 本一 |
4 | 南京理工大學 | 公辦 | 496 | 2089 | 本一 |
5 | 深圳大學 | 公辦 | 496 | 2089 | 本一 |
6 | 首都醫科大學 | 公辦 | 495 | 2123 | 本一 |
7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493 | 2204 | 本一 |
8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公辦 | 493 | 2204 | 本一 |
9 | 東北大學 | 公辦 | 498 | 2017 | 本一 |
10 | 上海電力大學 | 公辦 | 498 | 2017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49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青海錄取線都在495分左右(共有50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簡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是教育部直屬高校,教育部與商務部共建高校,首批國家“雙一流”建設和首批“211工程”建設高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科優勢明顯,設有本科專業55個 、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1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7個、博士后流動站7個 ,涵蓋經、管、法、文、理、工六大學科門類 。學校擁有應用經濟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國際貿易學、國際法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應用經濟學、法學、企業管理、會計學、世界經濟、法與經濟學、低碳經濟學7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和“數字貿易”北京市高精尖學科。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以電子與信息學科為特色,工、理、管、文、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目前有南、北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3944.8畝,校舍建筑面積154.03萬平方米。
學校堅持“人才第一資源、人才強校第一戰略、人才工作第一抓手”的基本理念,深化推進一流師資匯聚戰略,致力于建設國家重要的信息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現有專任教師2700余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00余人、碩士生導師1900余人。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隊伍,現有兩院院士3人,外國科學院院士5人;聘有1位院士擔任學院院長,5位院士擔任學院名譽院長。匯聚了一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其中國家級人才314人次、省部級人才250人次、青年托舉人才94人次,國家級創新團隊18個、省級創新團隊57個。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現有“全國教書育人楷模”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省級教學名師31人。
哈爾濱工程大學簡介:
學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96年被確定為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2011年被確定為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學校堅持“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辦學方略,為我國船舶工業、核工業、國防現代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已成為我國船海核領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學校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入貫徹人才強國戰略,著力造就國際一流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人才后備軍。學校現有教職工3027人,其中專任教師1955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1314人。教師隊伍中現有院士6人(含雙聘),“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3人,各類國家級人才149人次,各類省部級人才120人次;“龍江學者”支持計劃入選者24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8個。學校教師獲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先進工作者”,1支團隊獲評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3支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