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類660分左右(658分、659分、660分、661分、66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河南理科考生66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河南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河南高考分數線,河南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511分。河南理科660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河南物理類66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東南大學(最低661分)、浙江大學醫學院(最低660分)、上海交通大學(農林礦)(最低663分)、中國人民大學(最低655分)、北京理工大學(單列專業)(最低654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河南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6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2158名到第2272名,共有115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河南物理類66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復旦大學醫學院(其他單列) | 公辦 | 661 | 2157 | 本一 |
2 | 東南大學 | 公辦 | 661 | 2157 | 本一 |
3 | 浙江大學醫學院 | 公辦 | 660 | 2272 | 本一 |
4 | 上海交通大學(農林礦) | 公辦 | 663 | 1942 | 本一 |
5 | 中國人民大學 | 公辦 | 655 | 2955 | 本一 |
6 | 北京理工大學(單列專業) | 公辦 | 654 | 3120 | 本一 |
7 | 同濟大學 | 公辦 | 653 | 3287 | 本一 |
8 | 武漢大學 | 公辦 | 652 | 3441 | 本一 |
9 | 南開大學 | 公辦 | 651 | 3608 | 本一 |
10 | 華中科技大學 | 公辦 | 650 | 3784 | 本一 |
以上“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類66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河南錄取線都在660分左右(共有35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簡介: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設有本科專業10個:臨床醫學(八年制)、臨床醫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六年制)、口腔醫學、基礎醫學、法醫學、預防醫學、公共事業管理、藥學、護理學。現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9個(醫學門類6個,非醫學門類3個),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3個,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公共管理(醫)、護理學。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設有直屬院所平臺14個: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口腔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院、腦科學研究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實驗動物科學部、腦科學轉化研究院、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生殖與發育研究院(籌)、智能醫學研究院(籌)。有附屬醫院18所(含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靜安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質子重離子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青浦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徐匯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籌)、復旦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籌)。
同濟大學簡介:
同濟的100年,是與中華民族命運休戚與共的100年;
學校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在對德為主的合作基礎上,發展為以對歐洲合作為中心,拓展北美、輻射亞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聯合國等12個國際化合作平臺學院,與200多所海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與大眾、西門子、拜耳和IBM等眾多跨國企業共建了研究中心。學校先后發起成立了“中國綠色大學聯盟”和“國際綠色校園聯盟”并擔任首屆主席,當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主席,是亞太地區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續校園杰出獎”的高校。
華中科技大學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實施“人才興校”戰略,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3700余人,其中教授15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師中有院士20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30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9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