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學院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無錫學院最容易考上的是上海市(本科批)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439分(分差36分);最難考上的是遼寧省(本科批物理類)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543分(分差175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無錫學院:
1、江蘇(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24分、歷史類541分能上。
2、云南(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10分、歷史類542分能上。
3、浙江(一段)考生預測546分能上。
4、廣東(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32分、歷史類515分能上。
5、重慶(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45分、歷史類516分能上。
其它省份預測,詳見新高考網AI志愿填報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無錫學院?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難還是更容易,以下為2024年無錫學院多少分可以被錄取的最低分數線,可對比參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線 | 分差 |
---|---|---|---|---|
江蘇(本科批) | 歷史類 | 540 | 478 | 62 |
物理類 | 521 | 462 | 59 | |
廣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511 | 371 | 140 |
歷史類 | 518 | 400 | 118 | |
山西(本科二批B段) | 文科 | 508 | 446 | 62 |
理科 | 468 | 418 | 50 | |
陜西(本科二批) | 文科 | 494 | 397 | 97 |
理科 | 478 | 372 | 106 | |
廣東(本科批) | 物理類 | 532 | 442 | 90 |
歷史類 | 516 | 428 | 88 | |
云南(本科二批及預科) | 文科 | 544 | 480 | 64 |
理科 | 512 | 420 | 92 | |
福建(本科批) | 歷史類 | 514 | 431 | 83 |
物理類 | 552 | 449 | 103 | |
遼寧(本科批) | 物理類 | 543 | 368 | 175 |
歷史類 | 535 | 400 | 135 | |
安徽(本科批) | 物理類 | 534 | 465 | 69 |
歷史類 | 551 | 462 | 89 | |
寧夏(本科二批) | 理科 | 425 | 371 | 54 |
文科 | 481 | 419 | 62 | |
新疆(本科二批) | 理科 | 383 | 262 | 121 |
文科 | 402 | 304 | 98 | |
湖南(本科批) | 歷史類 | 514 | 438 | 76 |
物理類 | 509 | 422 | 87 | |
河北(本科批) | 物理類 | 534 | 448 | 86 |
歷史類 | 565 | 449 | 116 | |
四川(本科二批) | 理科 | 535 | 459 | 76 |
文科 | 527 | 457 | 70 | |
貴州(本科批) | 歷史類 | 511 | 442 | 69 |
物理類 | 481 | 380 | 101 | |
重慶(本科批) | 歷史類 | 513 | 428 | 85 |
物理類 | 543 | 427 | 116 | |
江西(本科批) | 歷史類 | 553 | 463 | 90 |
物理類 | 533 | 448 | 85 | |
河南(本科二批) | 文科 | 525 | 428 | 97 |
理科 | 519 | 396 | 123 | |
湖北(本科批) | 歷史類 | 533 | 432 | 101 |
物理類 | 538 | 437 | 101 | |
甘肅(本科批C段) | 物理類 | 491 | 370 | 121 |
歷史類 | 512 | 421 | 91 | |
天津(本科批A段) | 綜合類 | 555 | 475 | 80 |
浙江(平行錄取一段) | 綜合類 | 544 | 492 | 52 |
上海(本科批) | 綜合類 | 439 | 403 | 36 |
海南(本科批) | 綜合類 | 586 | 483 | 103 |
黑龍江(本科批) | 物理類 | 516 | 360 | 156 |
歷史類 | 539 | 410 | 129 | |
山東(普通類一段) | 綜合類 | 527 | 444 | 83 |
專業錄取分及位次排名詳見: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無錫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由江蘇省人民政府管理、無錫市人民政府舉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支持辦學的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為創建于2002年5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秉承“立足無錫、融入產業、面向區域、服務發展”的辦學定位,構建了無錫學院、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科技園“三位一體”的辦學體系。
學校注重科學研究,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及橫向課題等科研項目600余項;發表高質量科研論文1000余篇;榮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0余項;擁有傳感網國家大學科技園、省物聯網設備超融合應用與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省集成電路可靠性技術及檢測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中國氣象局生態系統碳源匯重點開放實驗室等6個國家級、省級科研創新平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