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最容易考上的是廣東省(少數民族班本科批物理類)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442分(分差0分);最難考上的是廣西省(本科批物理類)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522分(分差151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1、廣東(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421分、歷史類398分能上。
2、山西(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01分、歷史類499分能上。
3、海南(本科批)考生預測519分能上。
4、貴州(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496分、歷史類504分能上。
5、廣西(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21分、歷史類521分能上。
其它省份預測,詳見新高考網AI志愿填報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廣東技術師范大學?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難還是更容易,以下為2024年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多少分可以被錄取的最低分數線,可對比參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線 | 分差 |
---|---|---|---|---|
廣東(本科批) | 少數民族班(物理類) | 421 | 442 | -21 |
少數民族班(歷史類) | 398 | 428 | -30 | |
歷史類 | 508 | 428 | 80 | |
物理類 | 512 | 442 | 70 | |
國際班(歷史類) | 490 | 428 | 62 | |
國際班(物理類) | 499 | 442 | 57 | |
河源校區(歷史類) | 520 | 428 | 92 | |
河源校區(物理類) | 522 | 442 | 80 | |
地方專項(物理類) | 541 | 442 | 99 | |
地方專項(歷史類) | 531 | 428 | 103 | |
湖南(本科批) | 歷史類 | 545 | 438 | 107 |
物理類 | 536 | 422 | 114 | |
寧夏(本科二批) | 理科 | 415 | 371 | 44 |
文科 | 467 | 419 | 48 | |
河南(本科二批) | 文科 | 517 | 428 | 89 |
湖北(本科批) | 歷史類 | 530 | 432 | 98 |
物理類 | 539 | 437 | 102 | |
陜西(本科二批) | 理科 | 464 | 372 | 92 |
文科 | 473 | 397 | 76 | |
海南(本科批) | 綜合類 | 601 | 483 | 118 |
民族班/預科班(綜合類) | 521 | 483 | 38 | |
福建(本科批) | 歷史類 | 531 | 431 | 100 |
物理類 | 559 | 449 | 110 | |
新疆(本科二批) | 文科 | 328 | 304 | 24 |
理科 | 364 | 262 | 102 | |
單列類(選考外語)(文科) | 325 | 304 | 21 | |
單列類(選考外語)(理科) | 309 | 262 | 47 | |
山東(普通類一段) | 綜合類 | 528 | 444 | 84 |
甘肅(本科批C段) | 歷史類 | 466 | 421 | 45 |
物理類 | 472 | 370 | 102 | |
青海(本科一段) | 文科 | 423 | 411 | 12 |
理科 | 384 | 343 | 41 | |
山西(本科二批A段) | 文科 | 499 | 446 | 53 |
理科 | 500 | 418 | 82 | |
廣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521 | 371 | 150 |
歷史類 | 522 | 400 | 122 | |
云南(本科二批及預科) | 文科 | 548 | 480 | 68 |
理科 | 504 | 420 | 84 | |
貴州(本科批) | 物理類 | 495 | 380 | 115 |
歷史類 | 505 | 442 | 63 | |
安徽(本科批) | 歷史類 | 521 | 462 | 59 |
江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537 | 448 | 89 |
歷史類 | 547 | 463 | 84 | |
四川(本科二批) | 文科 | 524 | 457 | 67 |
理科 | 532 | 459 | 73 | |
專業錄取分及位次排名詳見: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服務產業,引領職教,構建“技術+師范”發展新格局
社會服務。學校先后被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民委、省教育廳選定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院校”“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國家民委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廣東省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廣東省中職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廣東省‘雙師型’教師認定機構”等。學校是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教師發展聯盟、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廣東職教師資培養培訓聯盟、中德合作職教師資培養培訓聯盟理事長單位、廣東省產教融合促進會會長單位。學校充分挖掘民族教育和學科資源,促進民族藝術、民族體育與管理學、經濟學、法學交叉融合,曾兩度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獲評廣東省民宗委第二批廣東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彰顯了學校民族教育的優勢和特色。學校共舉辦各級各類職教師資培訓班1700多期,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高職院校的校長、管理人員及專業骨干教師8萬多人次。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