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最容易考上的是山西省(本科一批A段文科)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588分(分差72分);最難考上的是遼寧省(本科批物理類)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682分(分差314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
1、黑龍江(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622分、歷史類604分能上。
2、云南(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639分、歷史類625分能上。
3、上海(本科批)考生預測565分能上。
4、貴州(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630分、歷史類620分能上。
5、遼寧(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618分、歷史類627分能上。
其它省份預測,詳見新高考網AI志愿填報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哈爾濱工業大學?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難還是更容易,以下為2024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多少分可以被錄取的最低分數線,可對比參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線 | 分差 |
---|---|---|---|---|
黑龍江(本科提前批) | 歷史類 | 605 | - | - |
物理類 | 624 | - | - | |
黑龍江(本科批) | 物理類 | 624 | 360 | 264 |
歷史類 | 617 | 410 | 207 | |
民族班(物理類) | 654 | 360 | 294 | |
河南(本科一批) | 其他單列(理科) | 606 | 511 | 95 |
理科 | 671 | 511 | 160 | |
較高收費(理科) | 634 | 511 | 123 | |
特殊類(理科) | 629 | 511 | 118 | |
四川(本科一批) |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中外合作辦學)(理科) | 640 | 539 | 101 |
數學與應用數學(中外合作辦學)(理科) | 650 | 539 | 111 | |
智慧建筑與建造(中外合作辦學)(理科) | 630 | 539 | 91 | |
民族班(理科) | 659 | 539 | 120 | |
理科 | 676 | 539 | 137 | |
文科 | 602 | 529 | 73 | |
應用物理學(中外合作辦學)(理科) | 642 | 539 | 103 | |
云南(國家專項計劃本科批) | 理科 | 640 | - | - |
云南(本科一批) | 深圳校區空天科技專業(理科) | 651 | 505 | 146 |
民族班(理科) | 645 | 505 | 140 | |
文科 | 625 | 550 | 75 | |
理科 | 665 | 505 | 160 | |
北京(本科批) | 中外合作辦學(綜合類) | 623 | 434 | 189 |
綜合類 | 666 | 434 | 232 | |
貴州(本科批)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635 | 380 | 255 |
物理類 | 667 | 380 | 287 | |
歷史類 | 618 | 442 | 176 |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631 | 380 | 251 | |
民族班(物理類) | 648 | 380 | 268 | |
湖北(本科批) | 物理類 | 615 | 437 | 178 |
歷史類 | 606 | 432 | 174 |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628 | 437 | 191 | |
民族班(物理類) | 632 | 437 | 195 | |
遼寧(本科批) | 歷史類 | 626 | 400 | 226 |
物理類 | 682 | 368 | 314 |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617 | 368 | 249 | |
江蘇(本科批)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626 | 462 | 164 |
物理類 | 665 | 462 | 203 | |
歷史類 | 618 | 478 | 140 | |
寧夏(本科一批) | 理科 | 626 | 432 | 194 |
文科 | 589 | 496 | 93 | |
廣東(本科批)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605 | 442 | 163 |
物理類 | 664 | 442 | 222 | |
江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606 | 448 | 158 |
歷史類 | 615 | 463 | 152 |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628 | 448 | 180 | |
天津(本科批A段) | 綜合類 | 637 | 475 | 162 |
新疆(本科一批) | 理科 | 625 | 390 | 235 |
文科 | 547 | 425 | 122 | |
新疆(國家及地方專項、南疆單列、對口援疆計劃本科一批次) | 南疆單列(理科) | 553 | 390 | 163 |
國家及地方專項(理科) | 583 | 390 | 193 | |
重慶(本科批)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618 | 427 | 191 |
物理類 | 649 | 427 | 222 | |
重慶(本科提前批B段)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635 | - | - |
上海(本科批) | 綜合類 | 567 | 403 | 164 |
湖南(本科批) | 物理類 | 665 | 422 | 243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633 | 422 | 211 | |
民族班(物理類) | 636 | 422 | 214 | |
中外合作辦學或國際項目(物理類) | 598 | 422 | 176 | |
安徽(國家專項計劃本科批) | 物理類 | 661 | - | - |
安徽(本科批)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632 | 465 | 167 |
歷史類 | 628 | 462 | 166 | |
物理類 | 674 | 465 | 209 | |
廣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611 | 371 | 240 |
歷史類 | 604 | 400 | 204 | |
河北(本科提前批B段)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632 | - | - |
河北(本科批)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608 | 448 | 160 |
歷史類 | 633 | 449 | 184 | |
物理類 | 659 | 448 | 211 | |
陜西(本科一批) | 理科 | 669 | 475 | 194 |
文科 | 591 | 488 | 103 | |
國家專項計劃(理科) | 619 | 475 | 144 | |
醫學類專業(理科) | 616 | 475 | 141 | |
青海(本科一段) | 文科 | 546 | 411 | 135 |
理科 | 617 | 343 | 274 | |
甘肅(本科批C段) | 物理類 | 658 | 370 | 288 |
歷史類 | 608 | 421 | 187 |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628 | 370 | 258 | |
民族班(物理類) | 629 | 370 | 259 | |
福建(本科批) | 中外合作1(物理類) | 625 | 449 | 176 |
中外合作2(物理類) | 643 | 449 | 194 | |
物理類 | 671 | 449 | 222 | |
中外合作3(物理類) | 626 | 449 | 177 | |
山西(本科一批A段) | 理科 | 660 | 506 | 154 |
文科 | 588 | 516 | 72 | |
內蒙古(本科一批) | 理科 | 670 | 471 | 199 |
文科 | 579 | 478 | 101 | |
中外合作辦學(理科) | 606 | 471 | 135 | |
山東(普通類一段) | 綜合類 | 669 | 444 | 225 |
中外合作辦學(綜合類) | 600 | 444 | 156 | |
浙江(平行錄取一段) | 綜合類 | 674 | 492 | 182 |
中外合作辦學(綜合類) | 646 | 492 | 154 | |
海南(本科批) | 綜合類 | 790 | 483 | 307 |
專業錄取分及位次排名詳見: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哈工大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住所地為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92號,同時在山東省威海市和廣東省深圳市分別設有校區。學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全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學校于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2000年與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建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2022年8個學科入選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名單。
學校堅持與國家重大戰略同頻共振,形成了“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長于工程”的優勢特色,創立了中國高校第一個航天學院,發射了中國第一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制的小衛星,在中國首次實現了星地激光鏈路通信,誕生了中國第一臺會下棋能說話的計算機、第一部新體制雷達、第一臺弧焊機器人和點焊機器人、第一顆由高校學子自主設計研制管控的納衛星,實現了國際首次高軌衛星對地高速激光雙向通信試驗,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的支撐結構系統關鍵技術、支持中國“天眼”成功“開眼”,研制成功的空間機械手在天宮二號上實現了國際首次人機協同在軌維修科學試驗,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爾電推力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空間應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形狀記憶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結構的在軌可控展開,成功發射的“龍江二號”成為全球首個獨立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的微衛星,主持參研的火星車移動系統、轉移坡道機構助力“祝融號”實現火星表面巡視探測,多項技術成果支撐中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共受體復合物結構、成為國際細胞適應性免疫研究領域的里程碑,正在建設中國首個用于模擬太空極端環境的大科學工程,參與了探月工程等14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累計有10個項目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十三五”期間牽頭獲22項國家科學技術獎,數百項成果助力中國航天66載,曾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獎”等多個獎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