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學院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德州學院最容易考上的是山東省(普通類一段)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444分(分差0分);最難考上的是山東省(普通類二段)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428分(分差278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德州學院:
1、山東(一段)考生預測444分能上,山東(二段)考生預測430分能上。
2、新疆(本科批)考生預測理科308分、文科318分能上。
3、天津(本科批)考生預測515分能上。
4、貴州(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437分、歷史類486分能上。
5、遼寧(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05分、歷史類458分能上。
其它省份預測,詳見新高考網AI志愿填報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德州學院?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難還是更容易,以下為2024年德州學院多少分可以被錄取的最低分數線,可對比參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線 | 分差 |
---|---|---|---|---|
山東(普通類一段) | 中外合作辦學(綜合類) | 444 | 444 | 0 |
二次志愿中外合作(綜合類) | 454 | 444 | 10 | |
二次志愿(綜合類) | 468 | 444 | 24 | |
綜合類 | 444 | 444 | 0 | |
山東(普通類二段) | 綜合類 | 428 | 150 | 278 |
福建(本科批) | 物理類 | 504 | 449 | 55 |
歷史類 | 471 | 431 | 40 | |
浙江(平行錄取二段) | 綜合類 | 487 | 269 | 218 |
浙江(平行錄取一段) | 綜合類 | 525 | 492 | 33 |
新疆(本科二批) | 單列類(選考外語)(理科) | 306 | 262 | 44 |
單列類(選考外語)(文科) | 319 | 304 | 15 | |
文科 | 325 | 304 | 21 | |
理科 | 339 | 262 | 77 | |
廣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426 | 371 | 55 |
歷史類 | 421 | 400 | 21 | |
山西(本科二批B段) | 理科 | 465 | 418 | 47 |
江蘇(本科批) | 物理類 | 508 | 462 | 46 |
歷史類 | 530 | 478 | 52 | |
河北(本科批) | 歷史類 | 547 | 449 | 98 |
物理類 | 512 | 448 | 64 | |
寧夏(本科二批) | 文科 | 489 | 419 | 70 |
理科 | 415 | 371 | 44 | |
天津(本科批A段) | 綜合類 | 517 | 475 | 42 |
安徽(本科批) | 物理類 | 497 | 465 | 32 |
歷史類 | 516 | 462 | 54 | |
海南(本科批) | 綜合類 | 561 | 483 | 78 |
貴州(本科批) | 歷史類 | 488 | 442 | 46 |
物理類 | 438 | 380 | 58 | |
江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511 | 448 | 63 |
甘肅(本科批C段) | 物理類 | 447 | 370 | 77 |
歷史類 | 474 | 421 | 53 | |
遼寧(本科批) | 歷史類 | 457 | 400 | 57 |
物理類 | 504 | 368 | 136 | |
湖北(本科批) | 物理類 | 484 | 437 | 47 |
河南(本科二批) | 理科 | 488 | 396 | 92 |
文科 | 484 | 428 | 56 | |
黑龍江(本科批) | 歷史類 | 457 | 410 | 47 |
專業錄取分及位次排名詳見: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德州學院是山東省政府直屬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山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單位。學校坐落于中國太陽城—山東省德州市,德州地理位置優越,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是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被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是首都一小時生活圈和省會半小時生活圈城市。
學校占地面積約2000畝,校舍建筑面積68.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7億元,館藏圖書243.2萬冊,電子圖書125萬冊。現設有22個二級學院、1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設有71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23000余人,招收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學歷留學生280余人。現有專任教師140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學位教師1200余人,高級職稱500余人,兼職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70余名。擁有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泰山學者”、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省突出貢獻科學家、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教學名師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2人,獲批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省高校青創人才引育計劃建設團隊、青創科技計劃創新團隊和省哲學社會科學青年人才團隊18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