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陜西高考物理類585分左右(583分、584分、585分、586分、58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陜西理科考生58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陜西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陜西高考分數線,陜西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475分。陜西理科58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陜西物理類58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長安大學(最低574分)、陜西師范大學(國家專項)(最低570分)、西北大學(最低567分)、長安大學(中法合作)(最低564分)、陜西師范大學(最低563分)。
省外: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最低587分)、南昌大學(中外合作)(最低586分)、河北工業大學(最低585分)、中國海洋大學(中外合作)(最低584分)、安徽大學(最低58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陜西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8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2231名到第12471名,共有241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陜西物理類58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長安大學 | 公辦 | 574 | 15282 | 本一 |
2 | 陜西師范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570 | 16159 | 本一 |
3 | 西北大學 | 公辦 | 567 | 17058 | 本一 |
4 | 長安大學(中法合作) | 公辦 | 564 | 18064 | 本一 |
5 | 陜西師范大學 | 公辦 | 563 | 18268 | 本一 |
2、2025陜西物理類58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哈爾濱工程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587 | 11904 | 本一 |
2 | 東華大學 | 公辦 | 587 | 11886 | 本一 |
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公辦 | 587 | 11880 | 本一 |
4 | 四川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586 | 12101 | 本一 |
5 | 南昌大學(中外合作) | 公辦 | 586 | 12123 | 本一 |
6 | 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585 | 12267 | 本一 |
7 |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國家專項) | 公辦 | 585 | 12422 | 本一 |
8 | 河北工業大學 | 公辦 | 585 | 12459 | 本一 |
9 | 中國海洋大學(中外合作) | 公辦 | 584 | 12652 | 本一 |
10 | 安徽大學 | 公辦 | 583 | 12844 | 本一 |
以上“2025年陜西高考物理類58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陜西錄取線都在585分左右(共有75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東華大學簡介:
東華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秉承“崇德博學、礪志尚實”的校訓,不斷開拓奮進,已發展成為特色鮮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學。
學校的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12年實業家張謇創辦的紡織染傳習所。1951年建校,時名華東紡織工學院。1960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成為中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大學之一。1985年,更名為中國紡織大學。1998年,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1999年,更名為東華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建設學科為紡織科學與工程。2022年,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新增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
南昌大學簡介:
南昌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與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學整體建設高校。
學校重視國際化辦學,與40多個國家(地區)的230余所高校與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學校建立了中德聯合研究院、中國-加拿大食品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南昌)、食品安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際食品創新研究院、國際材料創新研究院。與俄羅斯高校共建了江西省首個俄語中心。與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合作辦學項目的辦學效益及社會影響不斷提升。學校分別在法國、西班牙與印度尼西亞設立了4個孔子學院和2個孔子課堂,在俄羅斯設立了漢語研究中心。學生國際交流渠道不斷拓寬,近幾年共有5000余名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習。
中國傳媒大學簡介: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始建于1954年,是在劉少奇、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直接關懷下建立的,新中國成立后黨創辦的第一所傳媒類高校,2004年8月由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辦學69年來,學校秉承“立德、敬業、博學、競先”的校訓,傳承“忠誠、自信、包容、競先”的文化基因,以培養“弘道崇德、經世致用”的傳媒人為己任,培養造就了大批黨和國家所需、能夠應對未來媒體挑戰、馳騁于國際舞臺的優秀傳媒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及傳媒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知名學府”。
學校建有國內首家集“傳媒文物收藏、傳媒實物展示、傳媒史學研究、傳媒文創教育、傳媒體驗服務”五位一體的國家級傳媒類綜合性博物館,填補了我國博物館類別和傳媒行業兩項空白。被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評選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獲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入選“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等。校內還建有廣告博物館、口述歷史博物館、中國動漫藝術陳列館等,是北京高校博物館最多的校園之一。
相關推薦:
安徽高考290分左右歷史類能上什么專科學校(2025好大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