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高考物理類600分左右(598分、599分、600分、601分、60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山西理科考生60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山西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山西高考分數線,山西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506分。山西理科600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山西物理類60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內:山西中醫藥大學(最低579分)。
省外:首都師范大學(最低602分)、中國海洋大學(最低601分)、深圳大學(最低600分)、廣州中醫藥大學(最低599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山西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0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7543名到第7761名,共有219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山西物理類60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山西中醫藥大學 | 公辦 | 579 | 13149 | 本一A |
2、2025山西物理類60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中央財經大學 | 公辦 | 602 | 7342 | 本一A |
2 | 湖南大學 | 公辦 | 602 | 7342 | 本一A |
3 | 首都師范大學 | 公辦 | 602 | 7342 | 本一A |
4 | 華東理工大學 | 公辦 | 601 | 7542 | 本一A |
5 | 中央民族大學 | 公辦 | 601 | 7542 | 本一A |
6 | 中國海洋大學 | 公辦 | 601 | 7542 | 本一A |
7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公辦 | 600 | 7761 | 本一A |
8 | 深圳大學 | 公辦 | 600 | 7761 | 本一A |
9 | 南京理工大學 | 公辦 | 599 | 7989 | 本一A |
10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公辦 | 599 | 7989 | 本一A |
以上“2025年山西高考物理類60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山西錄取線都在600分左右(共有68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中央民族大學簡介:
中央民族大學是國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高校。學校前身為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學院。新中國成立后,經中央政府批準,1951年在北京成立中央民族學院,1993年11月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1999年、2004年學校先后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17年進入“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行列。
深圳大學簡介:
深圳大學1983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肩負著為特區培養人才和為國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榮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視深圳大學建設,組織北大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援建電子、建筑類學科,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一大批知名學者云集深圳大學。建校伊始,學校在高校管理體制上銳意改革,在獎學金、學分制、勤工儉學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率先在國內實行畢業生不包分配和雙向選擇制度,推行教職員工全員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門社會化管理改革,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貢獻。深圳大學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文明校園、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成果豐碩。現有教職工4198人,其中專任教師2725人(教授627人、副教授999人、講師1064人)、技術人員595人、管理人員878人。有博士后1181人,專職研究人員649人。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99位,廣東省高層次人才103位,深圳市高層次人才2104位。
南京理工大學簡介:
南京理工大學是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由創建于1953年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經歷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華東工學院等發展階段,1993年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1995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獲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獲批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7年,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2018年,王澤山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年,學校成為工信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高校。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厚德博學”的辦學理念,秉持“進德修業,志道鼎新”的校訓,弘揚“團結、獻身、求是、創新”的校風,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動社會進步為使命,為黨育英才、為國鑄利器,圍繞陸海空天信融合發展,向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勇前進。
學校辦學環境宜人,基礎設施一流。近年來,學校立足南京、面向江蘇,不斷延伸和擴展辦學面,形成了“一校三區”的發展布局。南京校區占地3200畝,校舍建筑總面積11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58.4億元,各類基礎設施齊全,后勤服務系統完善,圖書館收藏280余萬件印刷型文獻、1100余萬冊各類電子型及數字型文獻信息資源,主要聚焦核心辦學功能提升,是學校傳承辦學文化、筑牢發展根基、擴大辦學影響的主陣地,是支撐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事業的核心校區。江陰校區占地1115畝,校舍建筑總面積32萬平方米,主要聚焦國家戰略實施和國際化辦學,依托地方區域和產業優勢,是建設服務“兩個強國”先行區、新工科辦學先試區、國際化辦學示范區。盱眙產學研合作基地、科研試驗基地和水下科學實驗中心正在建設中,主要聚焦國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加強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提升新域新質科研試驗能力,是以陸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試驗基地為主的功能校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