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525分左右(523分、524分、525分、526分、52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青海理科考生52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青海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數線,青海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343分。青海理科52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物理類52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西北工業大學(民族預科班)(最低527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最低526分)、重慶大學(最低525分)、山東大學(最低522分)、湖南大學(最低521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青海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2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154名到第1174名,共有21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青海物理類52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西北工業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527 | 1132 | 本一 |
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公辦 | 526 | 1153 | 本一 |
3 | 電子科技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525 | 1174 | 本一 |
4 | 重慶大學 | 公辦 | 525 | 1174 | 本一 |
5 | 山東大學 | 公辦 | 522 | 1235 | 本一 |
6 | 廈門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521 | 1265 | 本一 |
7 | 湖南大學 | 公辦 | 521 | 1265 | 本一 |
8 | 天津師范大學 | 公辦 | 519 | 1315 | 本一 |
9 | 中國農業大學 | 公辦 | 518 | 1341 | 本一 |
10 | 北京交通大學 | 公辦 | 515 | 1447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52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青海錄取線都在525分左右(共有27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重慶大學簡介:
重慶大學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創辦于1929年,提出建設“完備弘深之大學”的愿景,到20世紀40年代發展成為文理工商法醫各學科齊全的綜合性大學。經過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成為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后,學校進行了全面的恢復調整和改革建設,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校,1998年獲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原重慶建筑大學、重慶建筑高等專科學校與重慶大學合并組建為新的重慶大學,2001年成為“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022年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朝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辦學目標不懈奮進。
大力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實質性合作,已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擁有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各類國際合作平臺近20個。創新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推進研究生全球學術課程、全球學術前沿學科系列講座項目,鼓勵支持師生出國(境)訪學交流,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致力于中華文化推廣,設有泰國勿洞孔子學院、意大利比薩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孔子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積極打造“留學重大”品牌,建成全英文授課碩博項目45個、全英文授課課程300余門。
湖南大學簡介:
湖南大學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前臨碧波蕩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素有“千年學府、百年名校”之稱。
學校現有教職工43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2300余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達297人次,其中兩院院士全職6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9人次、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5人次,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6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3個,國防科技工業局創新團隊1個。
中國農業大學簡介:
歷經百年的世紀風雨,中國農業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農學、生命科學、農業工程和食品科學為特色和優勢的研究型大學,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農業與生命科學、資源與環境科學、信息與計算機科學、農業工程與自動化科學、經濟管理與社會科學等學科群。學校是全國首批20個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之一,現已自主設置營養與健康科學、土地科學與技術、農業綠色發展科學與工程3個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設置農林高校首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增設數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水利、能源動力、生物與醫藥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社會工作、圖書情報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等。學校共設有18個學院、1個實體教學單位和1個直屬系,涉及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等7大學科門類;設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和體育教學部。在第四輪一級學科水平評估中,6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的學科數量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六位;學校現有17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包括9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研發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29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包括11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基地,3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1個部級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1個省部級綜合試驗基地。
積極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將其融入新生入學教育,培養學生擔當精神與奉獻意識。積極組織學生參與“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北京奧運會、冬奧會、國慶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重大國家服務保障任務,曾獲得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市先進集體、北京市服務保障國慶70周年先進集體、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組織獎等上級表彰。號召青年志愿者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生力軍作用。組織青年突擊隊在抗汛救災、災后重建、除雪鏟冰等任務中展現青年擔當。志愿者的優異表現受到中青報等媒體報道;組織青年常態化參與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組織萬余名志愿者赴首都各區街道、社區一線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結合專業優勢,打造垃圾分類、鄉村環境美化等志愿服務千余項,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和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生根,志愿項目“智慧助農,筑夢田野”項目榮獲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多個項目榮獲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學校體育以“因材施教、分類指導、達標管理、四年一貫”為指導思想,立足“教會、勤練、常賽”深入推進教學改革,不斷優化“體能課+專項基礎課+體育俱樂部課”三層次課程體系,創新建立“理論+專項實踐+身體綜合測試+課堂思政+課外體育活動”五位一體的體育課考核評價體系,全面實施“身體綜合測試一票否決”的制度,從目標、機制、路徑上做到有效保障,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顯著提高,課內外體育活動全面開花,成績斐然。在高水平賽事中,學校橄欖球隊作為中國大陸第一支橄欖球隊,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為祖國爭光;我校高水平足球隊又一次榮獲首都高等學校男子足球聯賽(超級組)冠軍;田徑隊近年來也在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和北京高校運動會中多次獲得單項冠、亞軍。此外,普通生競賽日益活躍,2023年我校參加首都高校比賽項目實現歷史性的突破,達到40項。排球、足球等多個項目獲得歷史最佳戰績,特別是我校橄欖球連續7年獲得首都高等學校春季觸式橄欖球比賽甲組冠軍。學校2021年成立美育教學中心,圍繞“崇農尚美”育人理念,開展美育浸潤計劃,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大力建設美育通識課,涵蓋美術、音樂、舞蹈、曲藝、書法、建筑、攝影等藝術門類,采用“理論+鑒賞+實踐”模式創新教學;打造“禾美大講堂”“禾下美育沙龍”等特色品牌活動,邀請藝術家進校園,弘揚傳統文化,發掘美育賦能鄉村振興潛力;建設“無墻美術館”,營造全環境美育氛圍。目前學校有8個建制完善的學生藝術團,包括舞蹈團、合唱團、管樂團、戲劇團、民樂團、弦樂團、音樂劇團、主持人團。合唱團和管樂團連續多屆通過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團評估驗收。近年來,學生藝術團參與校級文藝活動、國內外文藝交流等累計百余次,曾受國家委派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希臘國際音樂節;參與市級以上藝術類賽事50余場,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金獎、最佳創作獎等80余項榮譽;著力打造具有農大特色的文藝作品,原創校史劇《稼穡之歌》斬獲全國“金刺猬大學生戲劇節”唯一最高獎項“金刺猬”獎。
相關推薦:
2025年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一本(附2024~2012年省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