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寧夏高考物理類620分左右(618分、619分、620分、621分、62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寧夏理科考生62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寧夏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寧夏高考分數線,寧夏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432分。寧夏理科620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寧夏物理類62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最低620分)、西安交通大學(最低612分)、東南大學(最低607分)、華中科技大學(最低604分)、南開大學(最低598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寧夏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2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95名到第205名,共有11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寧夏物理類62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公辦 | 620 | 205 | 本一 |
2 | 西安交通大學 | 公辦 | 612 | 304 | 本一 |
3 | 同濟大學 | 公辦 | 607 | 355 | 本一 |
4 | 東南大學 | 公辦 | 607 | 355 | 本一 |
5 | 華中科技大學 | 公辦 | 604 | 394 | 本一 |
6 | 南開大學 | 公辦 | 598 | 484 | 本一 |
7 | 西北工業大學 | 公辦 | 596 | 519 | 本一 |
以上“2025年寧夏高考物理類62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寧夏錄取線都在620分左右(共有7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華中科技大學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學科齊全、結構合理,基本構建起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學科體系。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1大學科門類;設有117個本科專業,4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內科學、外科學按三級計),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44個學科參評,全部上榜,其中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4個學科進入A+,A類學科14個,B+及以上學科33個。9個學科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南開大學簡介:
南開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母校。學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愛國教育家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學校南遷,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津復校并改為國立。
學校占地443.12萬平方米,其中八里臺校區占地121.60萬平方米,津南校區占地245.89萬平方米,泰達校區占地6.72萬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194.49萬平方米。
西北工業大學簡介:
學校辦學資源富集,學科特色鮮明。現有學生37000余名,教職工4100余人,占地面積310余萬平方米,設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國際教育學院、教育實驗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等25個學院和1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擁有72個本科專業,3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3個學科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數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環境學/生態學和農業科學11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3個學科進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械、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理科學科群、人文社科學科群和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為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校堅持內培外引,師資力量雄厚。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校戰略,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建設適應世界一流大學發展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統籌推進科技創新與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健全有利于人才發展和創新的評價體系。完善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實施“翱翔人才計劃”,構建特色化階梯式人才培育體系,持續提升青年教師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能力。實施“翱翔團隊計劃”,通過個性化、有針對性的精準支持,促進團隊“培育大人才、構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設立人才特區,聘請全球優秀學者,開展前沿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千方百計幫助教師成功,打造優質基礎教育,提升人才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學校匯聚了一支由360余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為骨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包括全時兩院院士1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0人,國家級領軍人才169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85人,以及一大批行業領域專家、型號總師等國家級專家。現有國家級創新團隊33個。2023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8人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