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歷史類585分左右(583分、584分、585分、586分、58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青海文科考生58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青海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數線,青海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411分。青海文科58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歷史類58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上海交通大學(民族預科班)(最低587分)、南開大學(最低586分)、北京師范大學(最低577分)、武漢大學(最低576分)、上海財經大學(最低574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青海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8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59名到第60名,共有2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青海歷史類58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上海交通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587 | 56 | 本一 |
2 | 南開大學 | 公辦 | 586 | 58 | 本一 |
3 | 同濟大學 | 公辦 | 577 | 80 | 本一 |
4 | 北京師范大學 | 公辦 | 577 | 80 | 本一 |
5 | 武漢大學 | 公辦 | 576 | 84 | 本一 |
6 | 上海財經大學 | 公辦 | 574 | 91 | 本一 |
7 | 中山大學 | 公辦 | 568 | 118 | 本一 |
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公辦 | 567 | 127 | 本一 |
9 | 西安交通大學 | 公辦 | 560 | 159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歷史類58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青海錄取線都在585分左右(共有9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武漢大學簡介:
學校簡介 首頁學校概況學校簡介
回眸過去,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風云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里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圣陶、李達等曾在這里激揚文字。一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學精神。
上海財經大學簡介:
上海財經大學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創辦的商科,著名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楊杏佛任商科主任。1921年,隨著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為基礎建設國立東南大學計劃的實施,商科擴充改組并遷址上海,成立國立東南大學分設上海商科大學,這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學,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長,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任教務主任。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和努力奮斗,上海財經大學已成為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經、管、法、文、理、工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重點大學。學校占地812.9畝,共有三個校區,主校區位于國定路777號。截至2023年9月,現有各類在校生19483人,從學生分類看,全日制本科生8040人,碩士生7226人,博士生1408人,留學生334人。有專職教師968人,正高級256人,副高級372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介:
柏彥故地,巍巍學府。春秋代序,崢嶸航路。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抗美援朝戰場上,敵我空軍力量懸殊。戰爭的迫切需求推動了新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向制造過渡,國家“急需辦一所航空大學”。1951年,國家決定將北洋大學、廈門大學、西北工學院航空系并入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系,成立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將云南大學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學航空系;將西南工業專科學校航空專修科并入華北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據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的要求,設立北京航空學院,由北京工業學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華北大學工學院更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四川大學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學院成立大會在北京工業學院禮堂(原中法大學舊址)舉行。1988年,北京航空學院更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
學校精育良才,立德樹人。現有在校生37656人,其中本科生16294人、研究生20240人、留學生1122人。學校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實施新時代人才培養領航行動計劃,提出了“厚植情懷、強化基礎、突出實踐、科教融通”的人才培養方針,打造“強情懷、強基礎、強實踐、強融通”的人才培養“四強”模式,持續推動科研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積極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與學生工作相互浸潤、三位一體的思政育人體系,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教學工作體系不斷完善,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9個,省部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3個,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12個。建立全國示范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3個、工信部校企協同育人示范基地6個。名師、名課、名教材和教學成果建設成效顯著,現有國家級教學名師9名、教學團隊5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74門,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線示范課4門,獲國家級教材建設優秀教材獎3項,12項成果獲2022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4項。學校致力于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強化“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書院制”改革,開設10個本博貫通試驗班,8個專業入選“強基計劃”,5個專業入選“拔尖計劃2.0”。首批入選國家試點學院、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未來技術學院、國家集成電路學院、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高校”創新創業學院等國家級人才培養示范項目。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共建“協和醫班”,探索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建設杭州國際校園,培養國際化高精尖創新人才。打造“基礎教學、校內競賽、國內平臺、國際舞臺”四位一體的學生科創體系,連續34年舉辦北航“馮如杯”競賽,吸引了9萬余名學生開展創新研究,點亮學生科學思維,提升科學探索能力。本科生“馮如三號”無人機團隊兩創世界紀錄,學生大型綜合項目“北航4號”臨近空間火箭動力飛行器、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大學生小衛星項目主星“北航亞太一號”先后成功發射。在全國“挑戰杯”競賽中唯一連續18屆捧得“優勝杯”,3次獲最高榮譽“挑戰杯”。近年來,學校生源質量穩步提升,大部分省份招生生源高考成績平均排名在前5‰,部分省份已進入全省排名前1‰,理工類生源整體質量穩居全國前9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