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寧夏高考物理類560分左右(558分、559分、560分、561分、56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寧夏理科考生56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寧夏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寧夏高考分數線,寧夏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432分。寧夏理科560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寧夏物理類56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廈門大學(最低562分)、北京交通大學(最低560分)、中南大學(最低559分)、中山大學(民族班)(最低557分)、中國農業大學(最低555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寧夏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6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418名到第1459名,共有42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寧夏物理類56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廈門大學 | 公辦 | 562 | 1380 | 本一 |
2 | 北京交通大學 | 公辦 | 560 | 1459 | 本一 |
3 | 北京師范大學 | 公辦 | 559 | 1488 | 本一 |
4 | 山東大學 | 公辦 | 559 | 1488 | 本一 |
5 | 中南大學 | 公辦 | 559 | 1488 | 本一 |
6 | 中南大學 | 公辦 | 559 | 1488 | 本一 |
7 | 中山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557 | 1563 | 本一 |
8 | 中國農業大學 | 公辦 | 555 | 1652 | 本一 |
9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公辦 | 553 | 1726 | 本一 |
10 | 東北大學 | 公辦 | 551 | 1807 | 本一 |
以上“2025年寧夏高考物理類56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寧夏錄取線都在560分左右(共有18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廈門大學簡介:
學校發揮“僑、臺、特、海”區位優勢,彰顯“海峽、海絲、海洋”辦學特色,先后進入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學校建有思明校區、漳州校區、翔安校區和馬來西亞分校,設有6個學部、34個學院(直屬系、直屬中心)和17個研究院,形成了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12個學科門類的學科體系,設有36個博士后流動站。2022年,學校入選國家公布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化學、生物學、海洋科學、生態學、統計學、教育學共6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在全國新一輪學科評估中,高峰學科、優勢學科數量實現倍增,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學校堅持“四個面向”,以有組織科研推進有組織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現設有300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全國)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5個,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高端智庫(培育)1個,教育部集成攻關大平臺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研究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藥監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能源局創新研發中心1個。學校牽頭發起的“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被納入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行動方案,成為碳中和領域我國第一個獲聯合國批準的國際大科學計劃。
中南大學簡介:
國家“985工程”部省重點共建高水平大學和國家“2011計劃”首批牽頭高校
現有國家級科研基地31個,入選中國智庫索引來源智庫研究機構數17個。2000年以來,學校共獲國家科技三大獎112項,其中獲國家科技一等獎(含特等獎、創新團隊獎)18項。10個項目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
中南大學簡介:
國家“985工程”部省重點共建高水平大學和國家“2011計劃”首批牽頭高校
學校現有104個本科專業,招生專業89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2個,國家一流本科課程84門,獲國家教學成果獎39項,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4項,國家級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4項。學校在國內率先創辦創新型高級工程人才試驗班,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卓越醫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首批試點高校。入選教育部“強基計劃”首批試點高校,八年制醫學教育(醫學博士學位)試點高校,是首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單位,首家培養“指技合一”現役軍官碩士研究生的普通高校,首批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實施高校,首批“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高校,首批獲得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的高校,首批“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入選全國首批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