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龍江高考物理類655分左右(653分、654分、655分、656分、65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黑龍江物理類考生65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黑龍江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黑龍江高考分數線,黑龍江物理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360分。黑龍江物理類655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黑龍江物理類65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9所):
省內:哈爾濱工業大學(最低654分)、哈爾濱工程大學(最低652分)、哈爾濱工程大學(最低649分)、哈爾濱工程大學(最低645分)。
省外:南開大學(最低657分)、電子科技大學(最低656分)、吉林大學(最低655分)、武漢大學(最低654分)、華中科技大學(最低65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黑龍江物理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5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704名到第1778名,共有75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黑龍江物理類65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公辦 | 654 | 1833 | 本科 |
2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公辦 | 652 | 1987 | 本科 |
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公辦 | 649 | 2235 | 本科 |
4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公辦 | 645 | 2570 | 本科 |
2、2025黑龍江物理類65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南開大學 | 公辦 | 657 | 1622 | 本科 |
2 | 電子科技大學 | 公辦 | 656 | 1703 | 本科 |
3 | 南開大學 | 公辦 | 655 | 1778 | 本科 |
4 | 吉林大學 | 公辦 | 655 | 1778 | 本科 |
5 | 武漢大學 | 公辦 | 654 | 1833 | 本科 |
6 | 同濟大學 | 公辦 | 653 | 1903 | 本科 |
7 | 華中科技大學 | 公辦 | 653 | 1903 | 本科 |
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公辦 | 658 | 1547 | 本科 |
9 | 西安交通大學 | 公辦 | 658 | 1547 | 本科 |
10 | 西北工業大學 | 公辦 | 658 | 1547 | 本科 |
以上“2025年黑龍江高考物理類65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黑龍江錄取線都在655分左右(共有55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南開大學簡介:
南開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母校。學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愛國教育家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學校南遷,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津復校并改為國立。
學校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著力培養造就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家型教師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291人,其中教授962人、副教授908人;有博士生導師1070人、碩士生導師958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7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8人、青年拔尖人才37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55人、青年學者37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0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7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0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7人,“973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40余人。
華中科技大學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的辦學思路,學研產相結合,與地方政府、行業龍頭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通過設立異地研究院、共建聯合研究中心等方式開展科技合作,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
西北工業大學簡介:
學校辦學資源富集,學科特色鮮明。現有學生37000余名,教職工4100余人,占地面積310余萬平方米,設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國際教育學院、教育實驗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等25個學院和1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擁有72個本科專業,3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3個學科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數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環境學/生態學和農業科學11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3個學科進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械、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理科學科群、人文社科學科群和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為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校加強教育研究,教學成果豐碩。在代表全國教育教學最高榮譽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學校屢獲佳績,2014年以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8項(其中作為牽頭單位獲獎7項),二等獎22項(其中作為牽頭單位獲獎19項)。建有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入選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試點牽頭建設單位。學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獲得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智能制造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國家大學科技園2020年獲批“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2021年獲評“全國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2023年獲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表彰。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國內外競賽中屢創佳績,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全國賽中累計獲得26金20銀,“翱翔系列微小衛星”斬獲第二屆全國總冠軍。2023年,學校以8項金獎位居“高教主賽道”全國高校第一名,以17項金獎的獲金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二名。在中國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等多項賽事中,學校獲獎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