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肅高考物理類445分左右(443分、444分、445分、446分、44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甘肅物理類考生44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甘肅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甘肅高考分數線,甘肅物理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370分。甘肅物理類445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甘肅物理類44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甘肅中醫藥大學(最低447分)、甘肅農業大學(最低446分)、天水師范學院(最低445分)、甘肅政法大學(最低444分)、西北師范大學(最低443分)。
省外:上饒師范學院(最低447分)、海南師范大學(最低446分)、沈陽大學(最低445分)、萍鄉學院(最低444分)、廣西師范大學(最低44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甘肅物理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44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56590名到第57062名,共有473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甘肅物理類44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公辦 | 447 | 56088 | 本科 |
2 | 甘肅農業大學 | 公辦 | 446 | 56589 | 本科 |
3 | 天水師范學院 | 公辦 | 445 | 57062 | 本科 |
4 | 甘肅政法大學 | 公辦 | 444 | 57562 | 本科 |
5 | 西北師范大學 | 公辦 | 443 | 58031 | 本科 |
2、2025甘肅物理類44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上饒師范學院 | 公辦 | 447 | 56088 | 本科 |
2 | 上饒師范學院 | 公辦 | 447 | 56088 | 本科 |
3 | 錦州醫科大學 | 公辦 | 446 | 56589 | 本科 |
4 | 海南師范大學 | 公辦 | 446 | 56589 | 本科 |
5 | 鹽城師范學院 | 公辦 | 445 | 57062 | 本科 |
6 | 沈陽大學 | 公辦 | 445 | 57062 | 本科 |
7 | 西昌學院 | 公辦 | 444 | 57562 | 本科 |
8 | 萍鄉學院 | 公辦 | 444 | 57562 | 本科 |
9 | 福建農林大學 | 公辦 | 443 | 58031 | 本科 |
10 | 廣西師范大學 | 公辦 | 443 | 58031 | 本科 |
以上“2025年甘肅高考物理類44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甘肅錄取線都在445分左右(共有336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甘肅農業大學簡介:
甘肅農業大學是農業農村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國家重點建設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肅省高水平大學。前身是1946年10月創建于蘭州的國立獸醫學院。1950年更名為西北獸醫學院,1951年更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1958年與籌建中的甘肅農學院合并成立甘肅農業大學。
近五年來,全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739項,到位總經費達6.5億元,獲省部級獎勵104項,授權專利2500多項,第一主編出版專著教材62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3600多篇。目前,學校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00余項,在草業科學、動物科學、旱作農業、設施農業、循環農業、節水農業、林果產業、農機裝備和農產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擁有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農村部飼草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林草局高寒鼠害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創新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平臺55個。
錦州醫科大學簡介:
錦州醫科大學誕生于解放戰爭時期,前身為1946年在吉林省洮南市成立的遼吉軍區衛生學校。1949年遷址遼寧省錦州市,1958年成立錦州醫學院,2006年更名為遼寧醫學院,2016年更名為錦州醫科大學。經過7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一所以醫學為主,多門類、多層次、多種辦學形式的省屬普通高等院校。
校園總占地面積994987.60㎡。有醫學、工學、農學、理學、管理學、教育學6個學科門類;現有29個本科專業,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21年全國醫藥類院校排名28位置,臨床醫學學科、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進入ESI前1%排名。
福建農林大學簡介:
福建農林大學坐落于福建省會福州,是一所以農林科學、生命科學為優勢和特色,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是農業農村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福建省“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
育人成效顯著。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堅持教學、科研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扎實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富有創新精神與能力、厚植“三農”情懷的高素質人才。設有23個二級學院,現有本科生2.5萬余人、研究生1萬人。現有本科招生專業84個,獲批國家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6個,占招生專業的54.8%。學校聚焦國家戰略和福建“四大經濟”發展需求,扎實推進數字賦能、生物技術賦能和工程技術賦能“四新”建設,構建以德為先、五育并舉、面向未來的新型農林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組建了未來技術學院、鄉村振興學院、海洋學院、數字經濟學院、菌草與生態學院(碳中和學院)、蜂學與生物醫藥學院、戴爾豪西大學聯合學院7個新型學院,新增智慧農業等17個“四新”專業。持續深化教學改革,建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2個教育部虛擬教研室,9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建成300門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學校七次捧得“挑戰杯”“創青春”大賽“優勝杯”,先后入選教育部首批創新創業50強高校、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學校先后為國家培養輸送30萬多名優秀畢業生,涌現出近代農教先驅嚴家顯、著名園藝學家李來榮、著名農學家盧浩然和周可涌、著名昆蟲學家趙修復、林業經濟學科主要奠基人張建國、植物病毒學家謝聯輝院士、“雜交水稻之母”謝華安院士、“杉木之父”俞新妥等一大批學術大師和興業英才。在長期辦學歷程中,學校凝練形成了極具農林特色的“耕牛拓荒、駿馬爭先、蜜蜂勤勉、青松頑強、小草奉獻”的“五種品格”精神,成為培養和塑造優秀農林學子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