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廣西高考歷史類495分左右(493分、494分、495分、496分、49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廣西歷史類考生49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廣西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廣西高考分數線,廣西歷史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400分。廣西歷史類495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廣西歷史類49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廣西醫科大學(最低497分)、北部灣大學(最低495分)、玉林師范學院(最低495分)、廣西民族大學(最低493分)、南寧師范大學(最低498分)。
省外:上海商學院(最低497分)、廈門理工學院(最低496分)、河南中醫藥大學(最低495分)、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最低494分)、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最低49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廣西歷史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49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7297名到第17549名,共有253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廣西歷史類49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廣西醫科大學 | 公辦 | 497 | 17054 | 本科 |
2 | 北部灣大學 | 公辦 | 495 | 17549 | 本科 |
3 | 玉林師范學院 | 公辦 | 495 | 17549 | 本科 |
4 | 廣西民族大學 | 公辦 | 493 | 18110 | 本科 |
5 | 南寧師范大學 | 公辦 | 498 | 16844 | 本科 |
2、2025廣西歷史類49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遵義醫科大學 | 公辦 | 497 | 17054 | 本科 |
2 | 上海商學院 | 公辦 | 497 | 17054 | 本科 |
3 | 合肥大學 | 公辦 | 496 | 17296 | 本科 |
4 | 廈門理工學院 | 公辦 | 496 | 17296 | 本科 |
5 | 蘭州交通大學 | 公辦 | 495 | 17549 | 本科 |
6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公辦 | 495 | 17549 | 本科 |
7 | 西華師范大學 | 公辦 | 494 | 17817 | 本科 |
8 |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 公辦 | 494 | 17817 | 本科 |
9 | 大連交通大學 | 公辦 | 493 | 18110 | 本科 |
10 |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 公辦 | 493 | 18110 | 本科 |
以上“2025年廣西高考歷史類49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廣西錄取線都在495分左右(共有218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北部灣大學簡介:
北部灣大學地處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城市、北部灣經濟區濱海城市——欽州市,是一所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一所具有國家海船船員培訓資質的高校,還是一所具有嶺南風格、濱海風光、東南亞風情校園建筑特點,被授予3A級景區的學校。
2015年,外交部、財政部在學校設立并竣工的中國—東盟水上訓練基地,擔負起為東盟各國和其他國家培養國際海船船員的重要使命。先后為國家培養了2500多名航海類專業人才。自2011年以來,先后為國家培養和培訓近2萬多名各類海船船員和漁業船員和航運物流人才。
合肥大學簡介:
合肥大學是一所在“改革中誕生,開放中成長,創新中發展”的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全日制公辦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創辦于1980年的合肥聯合大學,由新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楊承宗先生任首任校長,創辦伊始即實行本科招生。學校實行的“適當收費、不包分配、按社會需求設置專業、后勤社會化”辦學模式,是引領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創舉,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崗村”。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與合肥教育學院、合肥師范學校合并為合肥學院。2018年,學校整體進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23年11月30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合肥學院更名為合肥大學。
學校堅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不斷提高科研創新應用服務水平。學校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先后申報獲批國內首個經濟工程專業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6個新工科專業,調整專業11個。大力推進大眾學院、軌道交通、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等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四鏈”協同融合。在應用研究領域精耕細作,共同組建巢湖研究院等省部級科研平臺9個,服務巢湖治理等區域需求,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60余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全面合作協議。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定點幫扶工作連續6年獲“好”等次。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簡介: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總和教育部共建。學校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學校。1939年6月,延安工人學校和陜北公學、安吳堡青訓班、魯迅藝術學院合并組成華北聯合大學。1946年4月,從華北聯合大學分離建校的晉察冀邊區行政干部學校在張家口成立。1949年初,學校遷至天津,更名為華北職工干部學校。1949年9月,根據劉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干部學校。1984年,更名為中國工運學院,面向全國工會系統和社會開展成人學歷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012年,開展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教育部關于共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的意見》正式印發。2018年,開始在香港地區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獲批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社會工作、新聞與傳播、公共管理3個專業研究生招生、培養與學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印發《關于支持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建設特色一流大學的意見》,更加堅定了全校師生建設特色一流大學的信心,學校發展邁入新的歷史階段。2024年3月,獲準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秉承“延安根、延河魂”共同精神源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應有力量。
學校是全國工會干部培訓的最高學府,年均培訓工會干部6000余人次,同時舉辦高水平的繼續教育。自1992年以來,學校堅持舉辦勞模本科教育,為大批共和國勞動英模、“大國工匠”提供深造機會和成長空間,共計培養勞模學生998名,其中全國勞動模范30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8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4人;擔任全國人大代表36人,全國黨代會代表26人;11人獲中華技能大獎,7人所在團隊被授予全國示范性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