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肅高考歷史類540分左右(538分、539分、540分、541分、54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甘肅歷史類考生54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甘肅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甘肅高考分數線,甘肅歷史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421分。甘肅歷史類540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甘肅歷史類54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西北師范大學(最低540分)、甘肅政法大學(最低523分)、西北民族大學(最低523分)、西北民族大學(最低523分)、甘肅政法大學(最低519分)。
省外:中南民族大學(最低542分)、成都大學(最低541分)、上海師范大學(最低540分)、西藏大學(最低539分)、上海理工大學(最低538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甘肅歷史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4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4021名到第4100名,共有80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甘肅歷史類54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西北師范大學 | 公辦 | 540 | 4100 | 本科 |
2 | 甘肅政法大學 | 公辦 | 523 | 5860 | 本科 |
3 | 西北民族大學 | 公辦 | 523 | 5860 | 本科 |
4 | 西北民族大學 | 公辦 | 523 | 5860 | 本科 |
5 | 甘肅政法大學 | 公辦 | 519 | 6353 | 本科 |
2、2025甘肅歷史類54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武漢科技大學 | 公辦 | 542 | 3934 | 本科 |
2 | 中南民族大學 | 公辦 | 542 | 3934 | 本科 |
3 | 成都理工大學 | 公辦 | 541 | 4020 | 本科 |
4 | 成都大學 | 公辦 | 541 | 4020 | 本科 |
5 | 中國傳媒大學 | 公辦 | 540 | 4100 | 本科 |
6 | 上海師范大學 | 公辦 | 540 | 4100 | 本科 |
7 | 贛南師范大學 | 公辦 | 539 | 4197 | 本科 |
8 | 西藏大學 | 公辦 | 539 | 4197 | 本科 |
9 | 南方醫科大學 | 公辦 | 538 | 4286 | 本科 |
10 | 上海理工大學 | 公辦 | 538 | 4286 | 本科 |
以上“2025年甘肅高考歷史類54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甘肅錄取線都在540分左右(共有194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西北民族大學簡介:
西北民族大學坐落于“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蘭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創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學府,隸屬于國家民委,是國家民委與教育部、國家民委與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肅省確定的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
學校擁有“國家西部大開發突出貢獻集體”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全國勞動模范”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甘肅省拔尖領軍人才3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5人,國家民委領軍人才14人。有省部級重點學科27個,在甘肅省“雙一流”學科建設中,民族學為優勢學科,中國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民族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為特色學科。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66門,是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單位。
成都理工大學簡介:
成都理工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其前身是創辦于1956年的成都地質勘探學院,是共和國建國初期的三所地質院校之一。1958年更名為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學校先后由地質部、地質礦產部、國土資源部直屬,2000年劃轉地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辦學體制。2010年學校成為國土資源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成為教育部與四川省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校。2022年學校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成都理工大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勇攀科技創新高峰。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有教育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四川省等部省級科技平臺33個。學校參與天府永興實驗室建設,成功獲批碳匯與地質固碳研究部。牽頭成立國際大型滑坡研究協會(iRALL)等國際學術組織,承擔深時數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簡稱DDE)等國際大科學計劃。在宜居地球演化和行星科學領域取得重要成果,論文發表于《Nature》《Science》正刊。學校先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地調計劃、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等一大批重要項目。學校累計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等獎項共計1087項(次),其中國家級獎項有: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中國專利獎金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三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7項。
南方醫科大學簡介:
南方醫科大學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創建于1951年,1979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8月整體移交廣東省,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現有廣州和順德兩個校區。學校是廣東省首批5所省屬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唯一的醫學院校,全國首批“部委省”共建醫科高校,全國首批開設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本博連讀)的8所高校之一,全國首批卓越醫生、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學校連續3年入選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榜500強,2023年入圍全球前400強。
學科建設:擁有5個國家重點及培育學科、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0個廣東省重點學科;14個學科入圍ESI全球前1%,其中臨床醫學入圍全球前0.5‰、藥理學與毒理學入圍ESI全球前1‰,ESI總體排名位居全國第46。現有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形成了以醫學為主,理學、工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