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肅高考物理類590分左右(588分、589分、590分、591分、59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甘肅物理類考生59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甘肅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甘肅高考分數線,甘肅物理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370分。甘肅物理類590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甘肅物理類59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8所):
省內:蘭州大學(最低589分)、甘肅中醫藥大學(最低569分)、西北師范大學(最低565分)。
省外:大連理工大學(最低592分)、江南大學(最低591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最低590分)、湖南大學(最低589分)、北京化工大學(最低588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甘肅物理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9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6581名到第6765名,共有185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甘肅物理類59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蘭州大學 | 公辦 | 589 | 6950 | 本科 |
2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公辦 | 569 | 11014 | 本科 |
3 | 西北師范大學 | 公辦 | 565 | 11989 | 本科 |
2、2025甘肅物理類59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大連理工大學 | 公辦 | 592 | 6408 | 本科 |
2 | 大連理工大學 | 公辦 | 592 | 6408 | 本科 |
3 | 江南大學 | 公辦 | 591 | 6580 | 本科 |
4 | 江南大學 | 公辦 | 591 | 6580 | 本科 |
5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公辦 | 590 | 6765 | 本科 |
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公辦 | 590 | 6765 | 本科 |
7 | 廈門大學 | 公辦 | 589 | 6950 | 本科 |
8 | 湖南大學 | 公辦 | 589 | 6950 | 本科 |
9 | 西南財經大學 | 公辦 | 588 | 7120 | 本科 |
10 | 北京化工大學 | 公辦 | 588 | 7120 | 本科 |
以上“2025年甘肅高考物理類59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甘肅錄取線都在590分左右(共有267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甘肅中醫藥大學簡介:
甘肅中醫藥大學是甘肅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全國第四次中藥普查甘肅省試點工作技術依托單位、國家基本藥物所需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甘肅省牽頭指導單位、甘肅省道地中藥材標準制定工作牽頭單位、科技部“中醫藥防治慢性病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甘肅省中醫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常設單位、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敦煌醫學研究及文化傳承專業委員會牽頭單位、“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院校、中醫學專業“5+3”一體化招生院校,是西北地區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中醫藥類高校。學校現任黨委書記王學軍,校長趙繼榮。
近5年來,承擔國家、省部級和其他科研課題1042項,以第一單位獲得各類科研成果獎勵93項,獲國家專利159項。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533部,發表學術論文2746篇。主辦《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兒科雜志》《甘肅基層衛生》3種學術期刊,其中《中醫兒科雜志》為中華中醫藥學會系列期刊、“2022年度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中醫兒科雜志》《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入選第二屆“西牛計劃”之“優秀中文科技期刊”。第二附屬醫院擁有宣肺化濁顆粒、清肺通絡顆粒等院內制劑130多個,姜石顆粒獲評2022年“甘肅省藥學發展獎”一等獎,“隴綠源”商標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注冊。
江南大學簡介:
江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淀,源起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范學堂,歷經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發展時期;1958年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整建制東遷無錫獨立建校,成立無錫輕工業學院;1962年無錫紡織工學院并入無錫輕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2001年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江南大學;2003年東華大學無錫校區并入江南大學。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專門人才。2006年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23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現有在校本科生21065人,博碩士研究生12857人,留學生277人。學校擁有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特色專業建設點1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7個,2024年本科招生專業53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10個,教育部“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3項。建有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建設點3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9項,其中一等獎2項;國家級精品課程28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3門,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3部,全國教材先進個人1名,國家級精品/規劃教材60部。18個本科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臨床醫學、師范類專業認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在亞洲率先通過美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IFT)國際認證。學校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路徑,成立至善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AI卓越創新班、生物工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班、紡織工程先進紡織卓越創新班、臨床醫學5+3卓越創新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申威卓越創新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數字體驗交叉卓越創新班、英語、日語專業涉外法治人才卓越創新班。
北京化工大學簡介:
北京化工大學創辦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學院,是新中國為“培養尖端科學發展所需的高級化工技術人才”而創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北京化工大學肩負著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和基礎性、前瞻性科學研究以及原創性高新技術開發的使命。
經過65年建設發展,學校形成了“宏德博學、化育天工”的校訓和“團結奉獻、艱苦奮斗、務實力行、博學創新”的化大精神。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教育學、哲學、醫學等學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點大學,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國際學生教育、繼續教育等多層次人才培養格局。現有17個院(系),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600余人,研究生9200余人(其中博士1700余人),函授、夜大等繼續教育學生2100余人,學歷留學生370余人。
2021年青海高考錄取分數線是多少?(附2012~2020年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