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肅高考物理類535分左右(533分、534分、535分、536分、53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甘肅物理類考生53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甘肅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甘肅高考分數線,甘肅物理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370分。甘肅物理類535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甘肅物理類53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蘭州理工大學(最低537分)、西北師范大學(最低532分)、西北師范大學(最低531分)、西北師范大學(最低531分)、西北師范大學(最低525分)。
省外:東北林業大學(最低537分)、浙江師范大學(最低536分)、重慶醫科大學(最低535分)、天津醫科大學(最低534分)、蘇州大學(最低53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甘肅物理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3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20003名到第20325名,共有323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甘肅物理類53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蘭州理工大學 | 公辦 | 537 | 19690 | 本科 |
2 | 西北師范大學 | 公辦 | 532 | 21256 | 本科 |
3 | 西北師范大學 | 公辦 | 531 | 21558 | 本科 |
4 | 西北師范大學 | 公辦 | 531 | 21558 | 本科 |
5 | 西北師范大學 | 公辦 | 525 | 23564 | 本科 |
2、2025甘肅物理類53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 | 公辦 | 537 | 19690 | 本科 |
2 | 東北林業大學 | 公辦 | 537 | 19690 | 本科 |
3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公辦 | 536 | 20002 | 本科 |
4 | 浙江師范大學 | 公辦 | 536 | 20002 | 本科 |
5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公辦 | 535 | 20325 | 本科 |
6 | 重慶醫科大學 | 公辦 | 535 | 20325 | 本科 |
7 | 北京科技大學 | 公辦 | 534 | 20630 | 本科 |
8 | 天津醫科大學 | 公辦 | 534 | 20630 | 本科 |
9 | 湖南大學 | 公辦 | 533 | 20950 | 本科 |
10 | 蘇州大學 | 公辦 | 533 | 20950 | 本科 |
以上“2025年甘肅高考物理類53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甘肅錄取線都在535分左右(共有335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蘭州理工大學簡介:
蘭州理工大學坐落于甘肅省省會蘭州市,是甘肅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甘肅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大學生創新型實驗計劃、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入選高校,國家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學校主動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深化與地方政府、企業的合作,與20多個省內外城市、200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加入甘肅省10家創新聯合體,成立黃河流域水生態與水工程研究院、敦煌設計形態學研究院、酒泉先進技術研究院、有色金屬產業研究院、蘭州理工大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鎳鈷金屬新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機構。近五年來,為工業企業完成技術改造、產業升級項目2700余項。省級智庫甘肅省工業經濟發展研究院獲評甘肅省哲學社會優秀成果一等獎。
西北師范大學簡介:
【辦學歷史】西北師范大學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設的重點大學。其前身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發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改為“國立北平師范大學”。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立北平師范大學與同時西遷的國立北平大學、北洋工學院共同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國立北平師范大學整體改組為西北聯合大學下設的教育學院,后改為師范學院。1939年西北聯合大學師范學院獨立設置,改稱國立西北師范學院,1941年遷往蘭州。抗日戰爭勝利后,國立西北師范學院繼續在蘭州辦學,同時恢復北平師范大學(現北京師范大學)。1958年前學校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6所重點高師院校之一,1958年劃歸甘肅省領導,改稱甘肅師范大學。1981年復名為西北師范學院。1988年定名為西北師范大學。2020年被列為甘肅省人民政府支持進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行列的省屬高校。
【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263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360人,副高級職稱人員844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060人,具有碩士學位人員1011人。有專任教師1765人,其中教授(研究員)335人,副教授(副研究員)687人。有博士生導師227人(其中校外兼職導師33人),碩士生導師2201人(其中校外兼職導師105人,校外實踐導師971人)。國家級及部委人才項目入選131人次,省級人才項目入選486人次。學校聘請了300余位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為特聘或兼職教授。李蒸、黎錦熙、袁敦禮、董守義、李建勛、胡國鈺、呂斯百、孔憲武、常書鴻、陳涌、黃胄、彭鐸、郭晉稀、李秉德、金寶祥、金少英、南國農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學校任教。
北京科技大學簡介:
北京科技大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學學堂創辦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礦冶學科,1952年,學校由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國內著名大學的礦冶系科組建而成,名為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鋼鐵工業高等學府。1960年,更名為北京鋼鐵學院,并被批準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84年,成為全國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之一。1988年,更名為北京科技大學。1997年5月,學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2006年,學校成為首批“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2014年,學校牽頭的,以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為核心高校的“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成功入選國家“2011計劃”。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018年,學校獲批國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文、經、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學校的科研實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今,共申請專利15501項,授權專利10057項;有2200余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委)級等各種獎勵,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185項。1999年教育部編輯的《中國高等學校科技50年高校獲獎重大成果一覽表》中收錄北京科技大學12項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十三五”以來,學校共獲得20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塊體非晶合金的結構與強韌化研究”“一維氧化鋅的界面調控及其應用基礎研究”“高熵合金組織調控與強韌化機理”等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科研成果,作出了重大科學貢獻;“電弧爐煉鋼復合吹煉技術的研究應用”“復雜組分戰略金屬再生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高性能特種粉體材料近終形制造技術及應用”“基于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的綠色潔凈煉鋼技術及應用”“地下工程安全精準爆破技術創新與應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