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類565分左右(563分、564分、565分、566分、56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河南理科考生56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河南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河南高考分數線,河南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511分。河南理科56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河南物理類56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最低553分)、鄭州大學(中外合作)(最低552分)、河南理工大學(中外合作)(最低551分)、南陽理工學院(單列專業)(最低544分)、平頂山學院(最低544分)。
省外:浙江理工大學(最低567分)、大連交通大學(最低566分)、杭州師范大學(最低565分)、貴州大學(較高收費)(最低564分)、江西財經大學(較高收費)(最低56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河南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6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53910名到第55035名,共有1126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河南物理類56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公辦 | 553 | 69342 | 本一 |
2 | 鄭州大學(中外合作) | 公辦 | 552 | 70602 | 本一 |
3 | 河南理工大學(中外合作) | 公辦 | 551 | 71851 | 本一 |
4 | 南陽理工學院(單列專業) | 公辦 | 544 | 80952 | 本一 |
5 | 平頂山學院 | 公辦 | 544 | 80952 | 本一 |
2、2025河南物理類56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華東政法大學 | 公辦 | 567 | 52721 | 本一 |
2 | 浙江理工大學 | 公辦 | 567 | 52721 | 本一 |
3 | 浙江工商大學 | 公辦 | 566 | 53909 | 本一 |
4 | 大連交通大學 | 公辦 | 566 | 53909 | 本一 |
5 | 北京語言大學 | 公辦 | 565 | 55035 | 本一 |
6 | 杭州師范大學 | 公辦 | 565 | 55035 | 本一 |
7 | 武漢科技大學 | 公辦 | 564 | 56189 | 本一 |
8 | 貴州大學(較高收費) | 公辦 | 564 | 56189 | 本一 |
9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較高收費) | 公辦 | 563 | 57281 | 本一 |
10 | 江西財經大學(較高收費) | 公辦 | 563 | 57281 | 本一 |
以上“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類56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河南錄取線都在565分左右(共有177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鄭州大學簡介:
鄭州大學(簡稱鄭大,英文簡稱: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興辦,法定住所地為河南省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學校總占地面積6100余畝,主校區位于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主校區南校園位于鄭州市大學北路75號,主校區北校園位于鄭州市文化路97號,主校區東校園位于鄭州市大學北路40號,主校區西校園位于鄭州市科學大道157號;洛陽產業技術研究院位于洛陽市周山大道6號。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3萬余人、研究生2.7萬余人,以及來自83個國家的留學生2100余人。
鄭州大學醫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學,1952年河南醫學院獨立建院,開啟了河南醫學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鄭州大學創建于1956年,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鄭州工業大學成立于1963年,原名鄭州工學院,1996年更名為鄭州工業大學,是原化工部直屬重點院校;2000年7月,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和河南醫科大學三校合并組建新鄭州大學。教育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學家霍秉權教授,耐火材料專家鐘香崇院士,土木工程專家孫國梁教授,耳鼻咽喉科專家董民聲教授,食管細胞學創始人沈瓊教授,人體寄生蟲學專家蘇壽汦教授,南陽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專家學者,都曾在此弘文勵教。
北京語言大學簡介:
北京語言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唯一以“語言”命名、以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為主要使命的國際型大學,素有“小聯合國”之稱。建校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國際中文教育為特色,以語言教育和研究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世界知名大學。
學校匯聚了一大批造詣精深、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張清常、王還、盛成、鐘梫、傅惟慈、袁樹仁、呂必松、方立等名師大家都曾在這里躬耕杏壇、弘文勵教。一大批學植深厚、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學者活躍在教學科研一線,成為各學科的領軍人物和學術骨干。學校擁有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分工最專、實力最強的國際中文教師隊伍。作為最早培養出國漢語師資的高校,每年都有大批教師赴海外任教,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現任教師中有40余人次入選國家級和省部級重大人才項目。擁有2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和4個市級優秀教學團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師團隊獲首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武漢科技大學簡介:
武漢科技大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入選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和湖北省“創新創業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溫材料與爐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和2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戰略釩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擁有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聯合)、34個省級科研平臺。“十三五”以來,學校主持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610多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獎260余項。2007年以來獲得19項國家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