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類590分左右(588分、589分、590分、591分、59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安徽物理類考生59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安徽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數線,安徽物理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465分。安徽物理類590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安徽物理類59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安徽大學(最低590分)、安徽師范大學(最低590分)、安徽大學(最低589分)、合肥工業大學(最低593分)、安徽師范大學(最低590分)。
省外:大連海事大學(最低592分)、福州大學(最低591分)、云南大學(最低590分)、東北師范大學(最低589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最低588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安徽物理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9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31360名到第32010名,共有651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安徽物理類59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安徽大學 | 公辦 | 590 | 31533 | 本科 |
2 | 安徽師范大學 | 公辦 | 590 | 31503 | 本科 |
3 | 安徽大學 | 公辦 | 589 | 32056 | 本科 |
4 | 合肥工業大學 | 公辦 | 593 | 29709 | 本科 |
5 | 安徽師范大學 | 公辦 | 590 | 31503 | 本科 |
2、2025安徽物理類59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江南大學 | 公辦 | 592 | 30251 | 本科 |
2 | 大連海事大學 | 公辦 | 592 | 30571 | 本科 |
3 | 西南財經大學 | 公辦 | 591 | 31122 | 本科 |
4 | 福州大學 | 公辦 | 591 | 30910 | 本科 |
5 | 空軍軍醫大學 | 公辦 | 590 | 31826 | 本科 |
6 | 云南大學 | 公辦 | 590 | 31598 | 本科 |
7 | 深圳大學 | 公辦 | 589 | 32656 | 本科 |
8 | 東北師范大學 | 公辦 | 589 | 32356 | 本科 |
9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公辦 | 588 | 33241 | 本科 |
10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 公辦 | 588 | 32750 | 本科 |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類59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安徽錄取線都在590分左右(共有382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西南財經大學簡介:
西南財經大學簡介 西南財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也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成都,有光華、柳林兩校區,轄地2300余畝。校園湖光柳影,芳草綠樹,翩翩學者,蔚為大觀,是著名的“園林式院校”,實乃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在波瀾壯闊的辦學歷程中,人文薈萃,名師云集。胡適、錢鐘書、徐志摩、葉圣陶等大師在此傳道講學;謝霖、陳豹隱、湯象龍、許廷星、劉詩白等著名經濟學家于此授業解惑。截至2024年5月底,全校教職工2240余人,專任教師1500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員)380余人、副教授(副研究員)530余人,博士生導師400余人,國家級人才120余人,形成了海內外人才的“群聚效應”。
云南大學簡介:
云南大學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開學,時為私立東陸大學,1934年更名為省立云南大學,1938年改為國立云南大學,是我國西部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1937年,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熊慶來出任校長,一大批著名學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學校較高的發展基礎和深厚的學術底蘊,開創了云大辦學歷史上的第一個輝煌時期。20世紀40年代,云南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農、醫等學科在內,規模較大,在國際上有影響的中國著名大學之一。1946年,《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云南大學列為中國15所在世界最具影響的大學之一。
學校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1個四部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教育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察站,3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1個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教育部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科學決策咨詢研究中心。有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項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項目,1個國家級應用型、復合型卓越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4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及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擁有實驗動物中心、先進計算中心、電鏡中心、1.6米多通道測光巡天望遠鏡等一批重大科研設施平臺。學校為教育部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深圳大學簡介:
深圳大學1983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肩負著為特區培養人才和為國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榮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視深圳大學建設,組織北大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援建電子、建筑類學科,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一大批知名學者云集深圳大學。建校伊始,學校在高校管理體制上銳意改革,在獎學金、學分制、勤工儉學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率先在國內實行畢業生不包分配和雙向選擇制度,推行教職員工全員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門社會化管理改革,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貢獻。深圳大學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文明校園、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科研合作、國際化師資建設、國際文化交流”,目前與境外290所高校(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遍布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包括師生交流交換、科研合作、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合作,并積極吸納全球留學生就讀深造,打造學校國際化氛圍,全面提升國際交流質量和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