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專業專科批大學有哪些,排名比較好的院校是哪幾所?
在新疆招生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專業的專科批高校一共有3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開設了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專業,排名最好的學校是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而在省外,只有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1所高校面向新疆招生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專業。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數據,按錄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新疆招生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專業排名較好的專科批大學名單,包含公辦和民辦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錄取分數線。
新疆本省開設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專業(文史類)的專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學(含錄取分數線)名單: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277分)、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167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 | 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 | 專科批 | 277 |
2 |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 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 | 專科批 | 167 |
在新疆招生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專業(文史類)的省外專科批院校只有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1所,最低錄取分數線為273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 休閑農業經營與管理 | 專科批 | 273 |
1、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始建于1974年,前身是農七師師范學校,先后更名為奎屯師范學校、伊犁州奎屯師范學校、伊犁州教師進修學院、伊犁教育學院、伊犁師范學院奎屯校區。2002年,伊犁州奎屯技工學校、伊犁州文化藝術學校、伊犁州建筑工程學校并入學院。2012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學院獨立設置為一所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主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2020年11月,學院獲批第二批自治區優質高等職業學校建設計劃項目單位,同年12月,奎屯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并入學院。2021年6月,自治區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區域職業教育高地的工作方案》,學院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綜合辦學實力、人才培養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學院整體布局為“一主一區一基地”(1個主校區、1個特色校區、1個產教融合基地)。占地面積共計1645.85畝。學院現有校舍面積56.59萬平方米(2024年新建學校產權校舍建筑面積2.83萬平方米),其中自主產權校舍面積41.21萬平方米,非產權校舍面積15.38萬平方米。學院現有圖書154.9萬冊。現有教職工1005人,專任教師955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184人,另有外聘教師116人,行業導師129人,客座教授79人。共建博士科研創新團隊12個。
2、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校)是在創辦于1953年的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廣東省林業職業技術學校的基礎上,于2014年3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學院。2018年,學校成建制移交廣東省教育廳管理。2021年,學校與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創辦于1935年)實施集團辦學。學校現有天河校區(銀屏嶺、北苑、南苑)和海珠校區,占地面積近700畝,另有校外實訓基地1500畝。在校學生1.3萬余名,教職工777名,其中專任教師650名,博士105名。
科研創新取得新突破。近3年,學校立項國家級自然教育基地2個,建設省級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個、省級科普基地1個、省級科技創新與推廣平臺1個,依托各類創新平臺共立項科研項目120項,其中國際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獲得國際發明專利授權1項、專利或軟件著作權88項,建成省級科技創新團隊2個。學校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能力顯著增強,2023年中國高職院校科研與社會服務競爭力排名攀升至192位;根據“GDI高職高專排行榜(2024)”,學校獲得廣東高職科研20強稱號,排位第13位,科研能力已躋身國雙高第一方陣。
3、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大學是一所公辦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坐落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烏魯木齊都市圈烏昌地區,2024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以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基礎整合資源升格設立。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8年的昌吉農業學校,1988年隸屬自治區農業廳改名為新疆農業學校,2000年升格為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與原自治區農業干部學校合并,整合為新的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教學設施完善,教學設備先進,擁有設施先進的實驗實訓條件和豐富的圖文信息資源。建有“數字融媒體雙創基地”“農產品商貿物流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東泉現代農業技術示范培訓基地”“現代種業、畜牧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四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有動物醫院、種子質量檢測中心等生產性實訓基地,校外建立頂崗實習與就業“雙基地”1000余家。深化產教融合,深度合作頭部企業30個,共建產教融合實踐平臺78個、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教學型實驗室141個,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72個。創新實施“混合投入、深度共建、利益共享、融合培養”實體化運行機制,與企業共建實質運行的特色產業學院5個。建成行業企業技術骨干、技能大師參與的工作室44個、教育部認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自治區技能大師工作室2 個,立項省級混合所有制試點項目12個。依托校企科研平臺開展項目研修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實踐了全國知名的“一輪半”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