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智能醫學工程專業大學有哪些,排名比較好的院校是哪幾所?
在湖北招生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1所。在本省,只有湖北科技學院1所高校開設了智能醫學工程專業;而在省外,有10所高校面向湖北省招生智能醫學工程專業,排名最好的學校是東北大學。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數據,按錄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北省招生智能醫學工程專業排名較好的一本二本大學名單,包含公辦和民辦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錄取分數線。
在湖北招生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理工類)的省內本科批院校只有湖北科技學院(第08組)1所,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93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湖北科技學院(第08組) | 智能醫學工程 | 本科批 | 493 |
在湖北招生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理工類)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0所,排名前十的大學(含錄取分數線)名單:東北大學(627分)、天津醫科大學(第02組)(621分)、河北工業大學(605分)、南昌大學(602分)、重慶醫科大學(601分)、天津工業大學(593分)、哈爾濱醫科大學(569分)、山東第一醫科大學(555分)、成都中醫藥大學(543分)、大理大學(第07組)(519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東北大學 | 智能醫學工程 | 本科批 | 627 |
2 | 天津醫科大學(第02組) | 智能醫學工程 | 本科批 | 621 |
3 | 河北工業大學 | 智能醫學工程 | 本科批 | 605 |
4 | 南昌大學 | 智能醫學工程 | 本科批 | 602 |
5 | 重慶醫科大學 | 智能醫學工程 | 本科批 | 601 |
6 | 天津工業大學 | 智能醫學工程 | 本科批 | 593 |
7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智能醫學工程 | 本科批 | 569 |
8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 智能醫學工程 | 本科批 | 555 |
9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智能醫學工程 | 本科批 | 543 |
10 | 大理大學(第07組) | 智能醫學工程 | 本科批 | 519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僅列出了面向湖北省招生智能醫學工程專業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單可在新高考網AI志愿模擬填報助手查詢,以下為院校簡介,歡迎參考。
1、湖北科技學院
泱泱成均,在江之濱;啟真育賢,巍矗鄂南。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學校辦學歷史溯源于1937年創立的蒲圻簡易師范學校和1965年創辦的湖北醫學院咸寧分院,歷經傳承演變,2002年咸寧醫學院與咸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咸寧學院,2012年更名為湖北科技學院。學校1965年起開辦高等教育,1977年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教育,2011年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建校以來,全校師生員工凝心聚力、求真務實、砥礪奮進,形成了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凝練成“弘德、博學、敏行、敢先”的校訓和“學生為本、學者為先、依法治校、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校園文化氛圍濃郁。
2、東北大學
學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大學。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兼任校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被迫流亡辦學,先后輾轉于北平、西安、開封、四川三臺等地,在“一二·九”運動中,東大師生發揮了先鋒隊和主力軍的重要作用。1949年3月,在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理學院(部分)的基礎上成立沈陽工學院。1950年8月,定名為東北工學院,1993年3月,復名為東北大學。1997年1月,原沈陽黃金學院并入東北大學。1998年9月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首輪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21個學院(部),形成了以工為主、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學科門類的學科體系。現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遼寧省“雙一流”建設學科11個,設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8個,工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5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6個,博士后流動站23個。
3、重慶醫科大學
學校創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遷來渝組建,原名重慶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教育部批準的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 2015年成為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高度重視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將其作為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近五年來,新增國家級、省部級研究平臺37個,現有國家級、省部級研究平臺77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國家級平臺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及國家衛生健康委重點實驗室等國家部委級平臺8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智庫、科普基地等省級平臺62個。
相關推薦:
湖北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大專院校排名及分數線(2025最新名單)
河北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大學排名及分數線(2025最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