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學有哪些,排名比較好的院校是哪幾所?
在湖北招生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28所。在本省,只有湖北工業大學1所高校開設了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而在省外,有30所高校面向湖北省招生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排名最好的學校是大連理工大學。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數據,按錄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北省招生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排名較好的一本二本大學名單,包含公辦和民辦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錄取分數線。
在湖北招生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理工類)的省內本科批院校只有湖北工業大學(第04組)1所,最低錄取分數線為580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湖北工業大學(第04組)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80 |
在湖北招生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理工類)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30所,排名前十的大學(含錄取分數線)名單:大連理工大學(638分)、深圳大學(630分)、合肥工業大學(624分)、南京郵電大學(622分)、安徽大學(615分)、太原理工大學(612分)、天津工業大學(600分)、西安郵電大學(598分)、四川農業大學(第01組)(596分)、華南農業大學(596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大連理工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638 |
2 | 深圳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630 |
3 | 合肥工業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624 |
4 | 南京郵電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622 |
5 | 安徽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615 |
6 | 太原理工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612 |
7 | 天津工業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600 |
8 | 西安郵電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98 |
9 | 四川農業大學(第01組)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96 |
10 | 華南農業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96 | ... |
21 | 江西理工大學(第02組)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52 |
22 | 江西理工大學(第04組)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45 |
23 | 長春理工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43 |
24 | 鄭州輕工業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40 |
25 | 華北理工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38 |
26 | 江蘇師范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31 |
27 | 寧波工程學院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31 |
28 | 常熟理工學院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26 |
29 |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26 |
30 | 成都師范學院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本科批 | 523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僅列出了面向湖北省招生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單可在新高考網AI志愿模擬填報助手查詢,以下為院校簡介,歡迎參考。
1、湖北工業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創建于1952年,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十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是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國家“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首批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單位、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
學校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近年來,學校主動對接國家綠色工業發展和傳統工業綠色化的戰略需求,聚焦湖北省五大優勢產業發展需要,持續深入實施以綠色工業為鮮明特色的“135+”學科發展戰略。現有1個湖北省“雙一流”建設學科,4個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1個湖北省優勢學科,5個湖北省特色學科和4個湖北省重點(培育)學科;工程學、農業科學、化學、材料科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前1%,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等2個學科入選軟科世界一流學科。
2、太原理工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世紀學府,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太原。其前身是創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為中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堂之一。1953年,學校獨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學院,直屬國家高教部;1962年劃歸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為太原工業大學。1997年,太原工業大學與直屬于國家煤炭工業部的山西礦業學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組建太原理工大學,同年躋身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開啟了改革發展的新篇章。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120多年來,學校始終秉承“求實、創新”的校訓,彰顯“敢為人先、敢于競爭、勇于創新”的精神氣質,涌現出一批學術大師、行業翹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教育家趙宗復、“中國石油之父”孫健初、中國“前寒武紀地質學開拓者和奠基人”王曰倫、圓弧齒輪專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領域的開拓者之一”謝克昌、“知識分子楷模”欒茀、“草原公仆”云布龍等,深刻詮釋著百廿老校“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報國”的崇高追求。
學校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涵蓋理學、工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9個門類,設有26個專業學院。現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等四個校區,占地面積222萬平方米,校舍總建筑面積167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學校在校學生44422名、國際學生374名、教職工3906名。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7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7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6名。學校入選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和創新創業50強高校,獲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榮膺首批“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3、江西理工大學
江西理工大學創辦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學院,1988年更名為南方冶金學院,2004年更名為江西理工大學。學校曾先后隸屬于冶金工業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2013年成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學校是國務院批準具有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理工結合,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面向全國招生和就業并有權接收華僑及港澳臺學生和留學生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寶鋼教育獎評審高校;學校具有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和鋼鐵工業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被譽為“有色冶金人才搖籃”。
學校積極服務于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鋼鐵工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已構建礦業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機電一體化、信息技術等一批強勢學科,形成了稀土、銅、鎢、鋰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四大特色和優勢,經濟學、管理學、理學、法學等新興學科也日漸享譽國內。近五年來,共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000余項,科研總經費超11億元;2008年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獎150余項。學校科技服務成效顯著,遍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多年來一直與中國鋁業、中國中鋼、中國寶武、中國稀土集團、江西銅業、紫金礦業、銅陵有色、西部礦業等一百余家國內大中型鋼鐵、有色金屬企業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一大批科研成果被采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