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朝鮮語專業大學有哪些,排名比較好的院校是哪幾所?
在湖北招生朝鮮語專業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5所。在本省,只有華中師范大學1所高校開設了朝鮮語專業;而在省外,有4所高校面向湖北省招生朝鮮語專業,排名最好的學校是延邊大學。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數據,按錄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北省招生朝鮮語專業排名較好的一本二本大學名單,包含公辦和民辦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錄取分數線。
在湖北招生朝鮮語專業(文史類)的省內本科批院校只有華中師范大學1所,最低錄取分數線為589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華中師范大學 | 朝鮮語 | 本科批 | 589 |
在湖北招生朝鮮語專業(文史類)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4所,排名前三的大學(含錄取分數線)名單:延邊大學(567分)、西南民族大學(556分)、廣西師范大學(551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延邊大學 | 朝鮮語 | 本科批 | 567 |
2 | 西南民族大學 | 朝鮮語 | 本科批 | 556 |
3 | 廣西師范大學 | 朝鮮語 | 本科批 | 551 |
4 | 大連外國語大學 | 朝鮮語 | 本科批 | 549 |
1、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漢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濱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積160余萬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范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教師教育“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師資隊伍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3500余人,專任教師2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博士生導師600余人;有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等各類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百余人次。
2、西南民族大學
砥礪奮進,歲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學坐落于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是國家民委直屬綜合性普通高校,國家民委、教育部、四川省、成都市共建高校。學校前身為西南民族學院,創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為西南民族大學,是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關懷下,新中國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鄧小平同志先后兩次為學校題詞。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西南民委主任王維舟為首任院長。2003年學校在首輪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3年入選“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2017年入選“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2017年、2020年連續兩屆榮膺“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學校積極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大力加強中華文化教育,推進“三全育人”,多項成果分獲全國、四川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一等獎,推動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校以來,24萬多名各族學子從學校踏入社會建功立業。其中,涌現出“改革先鋒”——全面從嚴治黨中紀檢監察干部的優秀代表、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涌現出不少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和大批各級領導干部,他們積極投身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為民族地區“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
3、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地處世界級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桂林,是國家教育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項目”高校,廣西重點建設的“國內一流大學”高校,全國文明校園。有王城、育才、雁山3個校區,校園面積近4000畝,各類學生71000多人,各類教職工4000多人(含離退休人員),擁有省部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60余人次,其中國家級重大人才項目人選27人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廣西八桂學者、廣西特聘專家、廣西優秀專家、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等省部級人才140多人次。
學校國際合作活躍。學校已與世界350多所高校及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在海外設有3所孔子學院和1所孔子課堂。是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華文教育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也是教育部“中國政府獎學金”、“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東盟國家留學生獎學金”人才培養單位。近十年共接收了來自80多個國家的長、短期國際學生近16000名。2018年通過教育部來華留學質量認證。學校王城和育才校區曾是越南學校的辦學點,從這里走出了10多位越南國家領導人,40多位越南省部級領導,是目前國內接收和培養越南留學生最多的高校,也是全國唯一在越南建立孔子學院的高校。學校致力建設國際化特色平臺,2018年成立了越南研究院,2022年獲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批準成立“一帶一路”創新創業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基地,2023年成立廣西國際中文教師教育發展中心,持續推進高水平國際創新合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