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大學有哪些,排名比較好的院校是哪幾所?
在湖北招生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93所。在本省,有20所高校開設了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排名最好的學校是湖北大學;而在省外,有84所高校面向湖北省招生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排名最好的學校是華東理工大學。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數據,按錄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北省招生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排名較好的一本二本大學名單,包含公辦和民辦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錄取分數線。
湖北本省開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理工類)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0所,排名前十的大學(含錄取分數線)名單:湖北大學(568分)、湖北工業大學(第06組)(560分)、武漢工程大學(第11組)(531分)、三峽大學(555分)、武漢紡織大學(545分)、江漢大學(536分)、武漢輕工大學(527分)、湖北師范大學(517分)、湖北文理學院(496分)、黃岡師范學院(496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湖北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568 |
2 | 湖北工業大學(第06組)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560 |
3 | 武漢工程大學(第10組)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558 |
4 | 三峽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555 |
5 | 武漢工程大學(第10組)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554 |
6 | 武漢紡織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545 |
7 | 江漢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536 |
8 | 武漢工程大學(第11組)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531 |
9 | 武漢輕工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527 |
10 | 湖北師范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517 |
11 | 湖北文理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96 |
12 | 黃岡師范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96 |
13 | 湖北民族大學(第04組)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89 |
14 | 湖北理工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84 |
15 | 湖北理工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80 |
16 | 荊楚理工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78 |
17 | 荊楚理工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74 |
18 |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56 |
19 |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51 |
20 |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37 |
在湖北招生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理工類)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84所,排名前十的大學(含錄取分數線)名單:華東理工大學(第05組)(614分)、北京化工大學(616分)、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615分)、上海電力大學(第02組)(605分)、太原理工大學(600分)、中國礦業大學(北京)(603分)、江南大學(602分)、福州大學(600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600分)、海南大學(598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華東理工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627 |
2 | 北京化工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616 |
3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615 |
4 | 華東理工大學(第05組)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614 |
5 | 上海電力大學(第02組)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605 |
6 | 太原理工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605 |
7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603 |
8 | 江南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602 |
9 | 福州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600 |
10 | 太原理工大學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600 | ... |
75 | 安陽工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79 |
76 | 泉州師范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79 |
77 | 淮南師范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78 |
78 | 吉林化工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78 |
79 | 太原工業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77 |
80 | 四川文理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77 |
81 | 新疆科技學院(第06組)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69 |
82 |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56 |
83 | 煙臺南山學院(第03組)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50 |
84 | 柳州工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本科批 | 429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僅列出了面向湖北省招生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單可在新高考網AI志愿模擬填報助手查詢,以下為院校簡介,歡迎參考。
1、湖北民族大學
湖北民族大學是經教育部批準,以本科教育為主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是省重點建設高校,是省政府和國家民委共建高校。學校秉承“博學、博愛、立人、達人”的校訓和“艱苦奮斗、甘于奉獻、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民大精神,堅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輻射全國、服務基層”的辦學定位,始終踐行“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為國家發展戰略服務”的辦學宗旨,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的湖北民族大學,正堅定的走內涵發展道路,為把學校建成全國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2、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全國首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校,同時也是教育部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學校先后兩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授予權的高校之一,設有研究生院和13個學院。學校有兩個校區:學院路校區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區學院路,沙河校區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園區。兩校區占地518畝。目前在校學生1.8萬余人,其中本科生8700余人,碩士生7800余人,博士生1800余人。
學校聚焦國家能源科技需求,取得了大批高水平創新性科研成果。新中國成立后,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刨煤機、第一臺采掘機器人,設計了我國第一臺空氣跳汰機、第一座重介質選煤車間,建成我國第一座干法選煤廠、第一個工業性地下氣化基地,產生了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砌體梁”與科學開采理論、分形巖石力學理論、煤礦高分辨三維三分量地震探測技術體系、巖體大變形理論、礦井主要水害預測預報理論與方法、放頂煤開采理論與技術等,在煤炭地下氣化、精細水煤漿、煤制油等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技術突破。近10年,完成與煤炭科技相關重要課題1500余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重大項目63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2項。共獲國家級科技獎勵20項,省部級科技獎勵608項。學校建有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3、青海大學
青海大學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寧。學校前身為青海工學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與青海農牧學院、青海醫學院、青海財經學院合并為青海大學,1969年被撤銷。1971年恢復青海工農學院,設有工、農兩大學科。1988年恢復青海大學。1997年10月,青海畜牧獸醫學院并入青海大學。2001年1月,青海省農林科學院、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青海財經職業學院整建制劃歸青海大學,2004年青海醫學院并入,組建成新的青海大學。
學校現有世界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內一流建設學科4個、省內一流建設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6個,涉及二級學科20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有本科專業68個,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1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6個;有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國家級一流課程12門,省級一流課程25門;獲批國家級虛擬教研室2個,省級虛擬教研室3個。有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卓越計劃項目9項、國家級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1個,全國黃大年式教學團隊2個、全國思政名師工作室1個、國家級教學名師2名。有國家級科研平臺13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字頭實驗室6個,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復份庫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部級科研平臺36個,省級科研平臺63個;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級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有部省合建鹽湖化工、生態農牧大型系列研究設施,青海鄉村振興學院。2016年以來,學校獲批科研項目3248項,其中主持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1項,科研經費總計達21億元,鑒定科研成果110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項、全國爭先創優獎3項,省部級及以上獎143項、青海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3人次。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全方位、多領域、有特色、高水平推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先后加入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中國-中東歐高校聯合會、泰中教育聯盟、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大學聯盟、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等國際學術組織和聯盟。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獲批“藏醫藥國際合作基地(青海)”。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馬蘭西亞理科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等簽署合作協議,培養國際化人才。學校積極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三江源生態保護、高原農牧業、高原醫學、藏醫藥學、鹽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學科優勢和辦學特色,培養了一大批應用型人才,為青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相關推薦:
新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大專院校排名及分數線(2025最新名單)
北京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專業大學排名及分數線(2024最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