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動化類專業大學有哪些,排名比較好的院校是哪幾所?
在新疆招生自動化類專業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27所,排名最好的學校是清華大學。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數據,按錄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新疆招生自動化類專業排名較好的一本二本大學名單,包含公辦和民辦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錄取分數線。
在新疆招生自動化類專業(理工類)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7所,排名前十的大學(含錄取分數線)名單:清華大學(670分)、華中科技大學(606分)、華南理工大學(586分)、北京郵電大學(584分)、山東大學(572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564分)、中南大學(560分)、南京理工大學(555分)、東北大學(550分)、北京科技大學(545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清華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670 |
2 | 華中科技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616 |
3 | 華中科技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606 |
4 | 華南理工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586 |
5 | 北京郵電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584 |
6 | 山東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572 |
7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564 |
8 | 中南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560 |
9 | 南京理工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555 |
10 | 東北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550 | ... |
18 | 北京化工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513 |
19 | 長安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509 |
20 | 重慶郵電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501 |
21 | 鄭州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500 |
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498 |
23 | 武漢科技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475 |
24 | 中南民族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449 |
25 | 湖南工業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一批 | 424 |
26 | 河南理工大學 | 自動化類 | 本科二批 | 406 |
27 | 重慶移通學院 | 自動化類 | 本科二批 | 329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僅列出了面向新疆招生自動化類專業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單可在新高考網AI志愿模擬填報助手查詢,以下為院校簡介,歡迎參考。
1、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校園占地7000余畝,園內樹木蔥蘢,碧草如茵,環境優雅,景色秀麗,綠化覆蓋率72%,被譽為“森林式大學”。學校教學科研支撐體系完備,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齊全。
2、東北大學
學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大學。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兼任校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被迫流亡辦學,先后輾轉于北平、西安、開封、四川三臺等地,在“一二·九”運動中,東大師生發揮了先鋒隊和主力軍的重要作用。1949年3月,在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理學院(部分)的基礎上成立沈陽工學院。1950年8月,定名為東北工學院,1993年3月,復名為東北大學。1997年1月,原沈陽黃金學院并入東北大學。1998年9月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首輪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21個學院(部),形成了以工為主、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學科門類的學科體系。現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2個、遼寧省“雙一流”建設學科11個,設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8個,工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5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6個,博士后流動站23個。
3、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矢志原始創新,構建“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大成果、大服務、大貢獻”六位一體科技創新體系,年度科研經費突破9.6億元,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3項、課題42項。近年來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23項。年度授權專利1000余項。先后攻克了特殊地區公路建設成套科學技術難題,研發了黃土滑坡及大型崩塌臨災預警系統,解決了地鐵建設中的地裂縫風險防治問題。新時代,學校積極布局“智慧+”“綠色+”“大數據+”等學科交叉戰略,旨在改造傳統、升級產業、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