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臨床醫學專業大學有哪些,排名比較好的院校是哪幾所?
在湖北招生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12所。在本省,有18所高校開設了臨床醫學專業,排名最好的學校是華中科技大學;而在省外,有131所高校面向湖北省招生臨床醫學專業,排名最好的學校是北京大學醫學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數據,按錄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湖北省招生臨床醫學專業排名較好的一本二本大學名單,包含公辦和民辦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錄取分數線。
湖北本省開設臨床醫學專業(理工類)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8所,排名前十的大學(含錄取分數線)名單:華中科技大學(665分)、武漢大學(648分)、武漢科技大學(593分)、三峽大學(567分)、江漢大學(561分)、長江大學(第09組)(545分)、湖北醫藥學院(第03組)(525分)、湖北科技學院(第10組)(513分)、湖北文理學院(512分)、荊楚理工學院(507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華中科技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67 |
2 | 華中科技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65 |
3 | 武漢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60 |
4 | 武漢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54 |
5 | 武漢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48 |
6 | 武漢科技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593 |
7 | 三峽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567 |
8 | 江漢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561 |
9 | 長江大學(第09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545 |
10 | 湖北醫藥學院(第03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525 |
11 | 湖北科技學院(第10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513 |
12 | 湖北文理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512 |
13 | 荊楚理工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507 |
14 | 湖北民族大學(第07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501 |
15 | 湖北理工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98 |
16 | 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77 |
17 | 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第07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76 |
18 | 湖北恩施學院(第10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58 |
在湖北招生臨床醫學專業(理工類)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31所,排名前十的大學(含錄取分數線)名單:北京大學醫學部(第03組)(689分)、中山大學(649分)、四川大學(第09組)(652分)、中南大學(657分)、首都醫科大學(644分)、山東大學(644分)、同濟大學(650分)、天津醫科大學(第04組)(648分)、南方醫科大學(644分)、華南理工大學(643分)。
排名 | 學校名稱 | 招生專業 | 批次 | 分數線 |
---|---|---|---|---|
1 | 北京大學醫學部(第03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90 |
2 | 北京大學醫學部(第03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89 |
3 | 中山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63 |
4 | 四川大學(第09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61 |
5 | 中南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57 |
6 | 首都醫科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55 |
7 | 山東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54 |
8 | 四川大學(第09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52 |
9 | 同濟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50 |
10 | 中山大學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649 | ... |
122 | 西藏民族大學(第07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500 |
123 | 牡丹江醫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99 |
124 | 齊齊哈爾醫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99 |
125 | 邵陽學院(第05組)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97 |
126 |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94 |
127 | 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87 |
128 |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86 |
129 |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80 |
130 | 錦州醫科大學醫療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77 |
131 |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 臨床醫學 | 本科批 | 476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僅列出了面向湖北省招生臨床醫學專業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單可在新高考網AI志愿模擬填報助手查詢,以下為院校簡介,歡迎參考。
1、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3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4個學院以及3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有130個本科專業,5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4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11個“雙一流”建設學科,5個一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2、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創建于1938年,位于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與湖南省重點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學校占地近3000畝,建筑面積133萬平方米。主校區西偎麓山,東瀕湘江,風光秀麗,是全國綠化“400佳”單位之一。
學校設有24個學院,現有本科專業94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2大學科門類。學校擁有倫理學、英語語言文學、中國近現代史、發育生物學、理論物理、基礎數學等6個國家重點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化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植物與動物學、環境與生態學、物理學、生物與生化、數學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哲學、生物學入選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學科”,發育生物學與生物育種學科群入選湖南省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群,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藝術學18個學科入選湖南省“十四五”重點學科。擁有2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3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以及2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華倫理文明研究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國家民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擁有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湖南師范大學中心、國家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國家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院校、國家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花鼓戲)、教育部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入選高校、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等1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中心);擁有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石化新材料與資源精細利用、動物多肽藥物創制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農業部鯉鯽遺傳育種中心;3個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擁有生物科學、物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和哲學4個湖南省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18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2個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湖南省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基地,1個湖南省種質資源庫,1個湖南省雙碳研究院,7個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5個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是湖南首批省級重點智庫,擁有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與傳播研究中心、生態環境保護法治研究中心等3個省級專業特色智庫;擁有10個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7個湖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學研究基地,2個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1個湖南省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入選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9個,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9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9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6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3門,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5項,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是“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單位,“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專項計劃招生單位,是教育部、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教育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湖南)。
3、重慶醫科大學
學校創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遷來渝組建,原名重慶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教育部批準的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 2015年成為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高度重視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將其作為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近五年來,新增國家級、省部級研究平臺37個,現有國家級、省部級研究平臺77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國家級平臺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及國家衛生健康委重點實驗室等國家部委級平臺8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智庫、科普基地等省級平臺62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