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新南京理工大學學科評估第五輪評估結果還未正式公布,以下是教育部公示的全國南京理工大學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一起來看看南京理工大學都有哪些優勢學科,等級如何?
南京理工大學一共上榜27個學科,其中1個A+級學科、1個A-級學科、4個B+級學科、7個B級學科、3個B-級學科、5個C+級學科、2個C級學科、4個C-級學科。
序號 | 院校名稱 | 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
1 | 南京理工大學 | 兵器科學與技術 | A+ |
2 | 南京理工大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A- |
3 | 南京理工大學 | 機械工程 | B+ |
4 | 南京理工大學 | 光學工程 | B+ |
5 | 南京理工大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B+ |
6 | 南京理工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B+ |
7 | 南京理工大學 | 力學 | B |
8 | 南京理工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B |
9 | 南京理工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B |
10 | 南京理工大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B |
11 | 南京理工大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B |
12 | 南京理工大學 | 軟件工程 | B |
13 | 南京理工大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B |
14 | 南京理工大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B- |
15 | 南京理工大學 | 數學 | B- |
16 | 南京理工大學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B- |
17 | 南京理工大學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C+ |
18 | 南京理工大學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C+ |
19 | 南京理工大學 | 工商管理 | C+ |
20 | 南京理工大學 |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C+ |
21 | 南京理工大學 | 設計學 | C+ |
22 | 南京理工大學 | 電氣工程 | C |
23 | 南京理工大學 |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C |
24 | 南京理工大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C- |
25 | 南京理工大學 | 物理學 | C- |
26 | 南京理工大學 | 化學 | C- |
27 | 南京理工大學 | 土木工程 | C- |
數據來源于新高考網: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其中兵器科學與技術被評為南京理工大學綜合實力最強的專業學科,為A+級學科,排名該校第一。(南京理工大學專業有哪些(專業目錄一覽表))
南京理工大學是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由創建于1953年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經歷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華東工學院等發展階段,1993年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1995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獲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獲批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7年,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2018年,王澤山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年,學校成為工信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高校。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厚德博學”的辦學理念,秉持“進德修業,志道鼎新”的校訓,弘揚“團結、獻身、求是、創新”的校風,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動社會進步為使命,為黨育英才、為國鑄利器,圍繞陸海空天信融合發展,向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勇前進。
學校科技優勢突出,標志性成果不斷涌現。始終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瞄準科技前沿,在先進發射、光電信息、導航制導、先進材料等科技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現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前沿科學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研究推廣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個,國家級質檢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防技術創新中心分中心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8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個,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3個,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并以此為依托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產出了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十三五”以來,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213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17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實現五大獎種全覆蓋。由我校擔任總師單位研制的武器裝備亮相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接受了黨和全國人民的檢閱。學校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被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在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校國際交流合作活躍,影響日益提升。大力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與英國牛津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俄羅斯鮑曼國立技術大學、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俄羅斯門捷列夫化工大學等150多所國(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現有國家級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8個,入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建有江蘇國際知識產權學院。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合作建立格萊特納米科技研究院,與法國梅斯國立工程師學院共建中法工程師學院,與英國考文垂大學設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與白俄羅斯戈梅利國立大學共建孔子學院。建有歐亞研究院,包括沙特研究中心、白俄羅斯研究中心、中東歐研究中心。學校成立了教育發展基金會,社會各界通過基金會設立了100余項獎教金和獎助學金,支持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領域不斷追求卓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