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新西北工業大學學科評估第五輪評估結果還未正式公布,以下是教育部公示的全國西北工業大學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一起來看看西北工業大學都有哪些優勢學科,等級如何?
西北工業大學一共上榜26個學科,其中1個A+級學科、1個A級學科、1個A-級學科、6個B+級學科、5個B級學科、8個B-級學科、1個C+級學科、3個C-級學科。
序號 | 院校名稱 | 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
1 | 西北工業大學 |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 A+ |
2 | 西北工業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A |
3 | 西北工業大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A- |
4 | 西北工業大學 | 力學 | B+ |
5 | 西北工業大學 | 機械工程 | B+ |
6 | 西北工業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B+ |
7 | 西北工業大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B+ |
8 | 西北工業大學 | 軟件工程 | B+ |
9 | 西北工業大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B+ |
10 | 西北工業大學 | 數學 | B |
11 | 西北工業大學 | 物理學 | B |
12 | 西北工業大學 | 電氣工程 | B |
13 | 西北工業大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B |
14 | 西北工業大學 | 兵器科學與技術 | B |
15 | 西北工業大學 | 化學 | B- |
16 | 西北工業大學 | 光學工程 | B- |
17 | 西北工業大學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B- |
18 | 西北工業大學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B- |
19 | 西北工業大學 | 交通運輸工程 | B- |
20 | 西北工業大學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B- |
21 | 西北工業大學 | 工商管理 | B- |
22 | 西北工業大學 | 設計學 | B- |
23 | 西北工業大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C+ |
24 | 西北工業大學 | 生物學 | C- |
25 | 西北工業大學 | 土木工程 | C- |
26 | 西北工業大學 | 公共管理 | C- |
數據來源于新高考網: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其中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被評為西北工業大學綜合實力最強的專業學科,為A+級學科,排名該校第一。(西北工業大學專業設置有哪些(專業目錄一覽表))
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坐落于陜西西安,是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是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八五”均被國務院列為重點建設的全國15所大學之一,1995年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是“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發起高校。建校以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公誠勇毅”校訓,弘揚“三實一新”(基礎扎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開拓創新)校風,確定了“五個以”(以學生為根、以育人為本、以學者為要、以學術為魂、以責任為重)的辦學理念。在扎根西部、獻身國防的建設歷程中,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育領軍人才,始終堅持科技創新、鑄國之重器,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擔時代大任,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書寫了新中國歷史上的多個“第一”,為武器裝備研制、國防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安全可控和西部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是連續兩次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授予“重大貢獻獎”的唯一高校。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校園”“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和表彰獎勵。今天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上續寫新的輝煌。
學校辦學資源富集,學科特色鮮明。現有學生36000余名,教職工4300余人,占地面積310余萬平方米,設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國際教育學院、教育實驗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等27個學院。擁有74個本科專業,38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含1個交叉學科),25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含1個交叉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地球科學、數學等7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學、工程學進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電、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理科學科群和人文社科學科群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為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學校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扎根中國大地,心懷“國之大者”,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提升科研創新能力,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凝心聚力,追求卓越,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扎實的工作,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