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美術學院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嗎?
不是,廣州美術學院不是雙一流大學。廣州美術學院優勢學科專業為:雕塑、產品設計、工藝美術、美術學、藝術設計學、文物保護與修復、實驗藝術、書法學、陶瓷藝術設計、藝術與科技。
附:廣東省雙一流大學名單(共10所)
廣東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一共有10所,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暨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
省內排名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層次 | 國內排名(校友會) |
---|---|---|---|---|
1 | 中山大學 | 廣州市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計劃 | 12 |
2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州市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E9,省部共建,101計劃 | 23 |
3 | 暨南大學 | 廣州市 | 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 | 38 |
4 | 華南農業大學 | 廣州市 | 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 | 48 |
5 | 南方科技大學 | 深圳市 | 雙一流,省屬,保研,研究生院,101計劃 | 56 |
6 | 華南師范大學 | 廣州市 | 211,雙一流,省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計劃 | 59 |
7 | 廣州醫科大學 | 廣州市 | 雙一流,省重點,保研,研究生院 | 121 |
8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廣州市 | 雙一流,省重點,保研,研究生院 | 132 |
9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深圳市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 | - |
10 |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 | 珠海市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 | - |
廣州美術學院辦學層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雙一流 | 否 | 主管單位 | 省政府 |
創建時間 | 1953年 | 博士點數量 | 2 |
碩士點數量 | 2 | 學校類型 | 藝術類 |
所在城市 | 廣州市 | 辦學層次 | 省屬,八大美院,研究生院 |
廣州美術學院前身是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是根據國家建設布局,于1953年組建于湖北武漢的專門美術院校,時由中南文藝學院、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廣西省立藝術專科學校等院校相關系科和人員合并而成。首任校長為參加過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著名革命美術家胡一川,首任副校長為著名油畫家楊秋人、著名國畫家關山月和陽太陽。
師資隊伍學校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在建校70年的歷程中,涌現了諸如胡一川、楊秋人、陽太陽、關山月、黎雄才、王肇民、高永堅、遲軻、陳少豐、楊之光、潘鶴、鄭餐霞、劉其敏、陳曉南、陳鐵耕、張信讓等彪炳史冊的藝術大家。在當下,郭紹綱、陳金章、梁世雄、尹國良、鄭爽、梁明誠、張治安、尹定邦、潘行健、王受之、楊堯、黎明、趙健、全森、吳衛光、方楚雄、郭潤文、童慧明、李勁堃、黃啟明、范勃、林藍、宋光智、蔡擁華、沈康等一批名師長期在我校執教。學校現有專任教師和專職科研人員559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95人。現有教授85人,副教授177人。教師隊伍中,聚集了一批優秀教師團隊和高層次人才,包括:全國首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首批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名師團隊、國家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團隊等;以及“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霍英東教育基金會教育教學一等獎獲得者,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宣傳思想文化領軍人才、青年文化英才等國家級、省級人才稱號獲得者。教師中還有一批在中國美術家協會及各藝術委員會、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國家級各美術與設計專業學會等擔任重要社會(學術)職務的優秀藝術人才。
對外交流學校已與英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士、日本、韓國、泰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格拉斯哥美術學院、伯明翰城市大學、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日本千葉大學、東京藝術大學,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蘇里科夫美術學院,圣彼得堡國立工業技術與設計大學等50余所藝術院校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學校選派優秀教師到國(境)外開展訪學進修、交流和學術研究,與國(境)外合作院校互派學生進行交換學習、開展聯合培養項目,舉辦各種類型的國際工作坊和講學活動,引進高水平美術設計展覽,舉辦高水平國際學術研討會,聘請境外知名專家學者舉行講座和學術報告會。學校大力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實現綜合美術和設計創新等專業和方向全覆蓋招生。有序推進與國外高水平大學開展合作辦學,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努力提高辦學國際化程度。依托學校學科優勢,我校積極配合國家開展中外人文交流,在國際舞臺展示我校學術研究成果和師生優秀創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學校利用自身地緣優勢,以創新為驅動,以美為媒,積極拓展與不同國家、地區的藝術交流,充分發掘當代藝術設計超國界的連接方式,形成文化整體觀照的方法與特色,在宏觀視野下系統呈現更多樣化的藝術實踐樣貌,向世界展示中國藝術的敘述方式和魅力,推進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之維,以文化共同體的構建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