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嗎?
是,廣西大學是雙一流大學。廣西大學雙一流建設學科為:土木工程。
附:廣西省雙一流大學名單(共1所)
廣西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一共有1所,分別是:廣西大學。
省內排名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層次 | 國內排名(校友會) |
---|---|---|---|---|
1 | 廣西大學 | 南寧市 | 211,雙一流,省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117 |
廣西大學辦學層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雙一流 | 是 | 主管單位 | 自治區政府 |
創建時間 | 1928年 | 博士點數量 | 19 |
碩士點數量 | 38 | 學校類型 | 綜合類 |
所在城市 | 南寧市 | 辦學層次 | 211,雙一流,省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廣西大學坐落于素有“中國綠城”之稱的廣西首府南寧,是廣西唯一的國家“211工程”建設學校,“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部區合建”高校。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哲、經、法、教、文、理、工、農、醫、管、藝等11大門類,一級學科38個,2024年招生本科專業67個,其中15個專業按7個大類招生。現有1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2個“部區合建”一流學科群,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2個廣西一流學科,4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其中工程學、材料科學、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化學、環境/生態學、生物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和地球科學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1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和1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級高校引智平臺、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2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農村部國際農業科技創新院、1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等一批國家和部級科研平臺,以及45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4個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3個廣西特色新型智庫聯盟成員等。學校積極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與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的280余所高校及學術機構簽署了學術合作交流協議,與東盟十國90余所高校及學術機構合作交流密切。
學校注重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大力實施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努力打造領軍團隊及創新人才隊伍,推進產學研結合和成果轉化等九個方面的創新舉措,產生了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原創性成果。近年來,王雙飛院士主持的“造紙與發酵典型廢水資源化和超低排放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和“大型二氧化氯制備系統及紙漿無元素氯漂白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分別獲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19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鄭皆連院士領銜的“大跨拱橋關鍵技術研究團隊”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團隊獎牌,主持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第16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獲第36屆國際橋梁大會(IBC)最高獎——喬治?理查德森獎,獲2020年廣西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2021年廣西最高科學技術獎;青年教師謝斐作為唯一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訊作者,以“船帆座脈沖星風云X射線偏振趨近同步輻射理論極限”為題在國際頂級學術雜志《自然》(Nature)發表研究成果,實現了以廣西本地單位為第一完成單位在《自然》發文的歷史性突破;韓林海教授獲2023年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06年以來,我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獲教育部等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51項,獲廣西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廣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2項,廣西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3項,廣西創新爭先獎4項,廣西卓越工程師獎1項;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3項、三等獎6項,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5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