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嗎?
不是,黑龍江大學不是雙一流大學。黑龍江大學優勢學科專業為:俄語、哲學、材料化學、通信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商務英語、阿拉伯語、翻譯、圖書館學、檔案學。
附:黑龍江省雙一流大學名單(共4所)
黑龍江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一共有4所,分別是: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省內排名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層次 | 國內排名(校友會) |
---|---|---|---|---|
1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市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C9,E9,國防七子,101計劃 | 13 |
2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哈爾濱市 | 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國防七子 | 60 |
3 | 東北林業大學 | 哈爾濱市 | 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96 |
4 | 東北農業大學 | 哈爾濱市 | 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 | 97 |
黑龍江大學辦學層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雙一流 | 否 | 主管單位 | 省政府 |
創建時間 | 1941年 | 博士點數量 | 11 |
碩士點數量 | 35 | 學校類型 | 綜合類 |
所在城市 | 哈爾濱市 | 辦學層次 | 國重點,保研,省部共建 |
黑龍江大學是教育部與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現代化地方綜合性大學,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黑龍江省共建高校,坐落于北國冰城哈爾濱,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俄文隊。辦學80多年以來,黑龍江大學在國家全球戰略構架中,推進與服務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提升,強化俄語學科專業的優勢地位和引領作用,實現人才培養方向、科學研究領域、對外交流合作和社會服務等多方位與俄羅斯對接,形成全國高校獨樹一幟的對俄辦學特色。作為黑龍江省學科門類最全、專業覆蓋最廣、后發優勢最強的綜合性大學,堅持立足龍江、面向全國,全力為地方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端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撐、科技服務和文化引領。“十一五”以來,黑龍江大學堅持以穩定規模、優化結構、提升質量、強化管理為主的發展道路,著力構建教學、科研和學科三位一體的內涵發展模式,整體辦學水平、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社會聲譽顯著提升。化學學科、材料學科、工程學科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評為A類,哲學學科評為B+類,法學、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4個學科評為B類,化學學科評為B-類,學科發展速度和整體實力居于省屬高校前列。2022年再次獲批黑龍江省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16個學科入選建設序列,外國語言文學入選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哲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等7個學科入選國內一流建設學科,8個學科入選培育建設學科。
黑龍江大學堅持教學立校,以優質的教育資源為依托,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為重點,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創新性高級專門人才,教育質量優異,教學成果斐然。在2001年和2008年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均獲得優秀結論。共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擁有“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篇、提名7篇(次),黑龍江省優秀碩士論文41篇。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5000余名,各類研究生近9000名。建校以來已為龍江和祖國培養了31萬余名優秀畢業生,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有以閻明復、張左己、姜大明等為代表的諸多政界精英;有以葉正大、劉曉江等為代表的多位高級將領,有以李鳳林、潘占林等為代表的數十名共和國優秀外交官,有以李錫胤、呂冀平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專家學者。新時期,還陸續涌現出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何建章、“網絡感動中國人物”陳順達等先進人物。
黑龍江大學堅持以科學研究為支撐,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為重點,以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落腳點,走科研興校之路。現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全面戰略協作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一帶一路”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烏克蘭研究中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催化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催化與能量轉換過程中的材料化學引智基地、功能無機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中俄催化技術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農業微生物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糖料改良中心、農業農村部甜菜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國家甜菜種質中期庫、農業農村部糖料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等眾多國家(部)級高端科研創新平臺;擁有省重點培育智庫、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科研機構68個;擁有30余個校級科研機構,現已基本構成多學科、立體化、完整均衡的科研創新發展體系。“十五”以來,共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38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27項,年度被SCI、EI、CSSCI收錄的論文已達1600余篇,共取得各類科研成果近4萬 項,其中有近1600項成果獲國家、部委、省級獎勵,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25項。李錫胤、潘國民教授主持編撰的《俄漢詳解大詞典》獲國家圖書獎,并作為國禮贈送給俄羅斯國家領導人。學校編輯出版的《求是學刊》、《外語學刊》、《自然科學學報》、《中國糖料》、《滿語研究》、《黑龍江大學工程學報》、《黑龍江教育》、《北方法學》、《俄羅斯學刊》、《遠東經貿導報》(俄文版)等高水平學術刊物在國內外公開發行。
相關推薦: